首頁>書畫·現場>一點一評一點一評
米友仁《瀟湘奇觀圖》:熟稔瀟湘那片云?墨戲奇觀有真趣
【南宋】米友仁? 瀟湘奇觀圖(局部)? 19.8cm×289.5cm? 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用淋漓墨筆寫江上云山的霧氣變幻,山峰、江水、樹木等景物全部虛寫。手卷自右向左展開,即可看到濃云翻卷,坡腳和遠山只隱約可見。隨著云氣變化,重重疊疊的遠山逐漸顯露,云氣繚繞下的峰巒也逐漸清晰,黑色主峰高聳。再展卷向左,疏林村舍次第顯現,遠山虛淡,山色有無中……
顯然,此畫有實地寫生經驗,展現了云霧繚繞、靈動奇異的江南湖光山色,有彌漫在蒼茫雨霧中的特殊韻致。用筆甚少勾勒,而是信筆橫點成山,藏鋒其內與墨色渾然結合,用沒骨法取代了隋唐北宋以來的雙鉤法,畫樹也是草草橫點為之,塑造出無根之樹的形象。
此圖作者米友仁(1086—1165),字元暉,一字平仁,小名寅哥、螯兒、虎兒,自稱懶拙老人,米芾長子,世稱“小米”。官至兵部侍郎、敷文閣直學士。工書善畫,承其父法稍加己意,畫江上云山以濕筆勾皴點染,常自題“墨戲”。米友仁善用潑墨、積墨、破墨等法,也講究筆法,以遒勁的大筆觸筆法潑染,墨隨筆走,在大筆涂染塊面中,多有縱點、橫點、落茄點和不規(guī)則的破筆點,亦見連勾帶擦的線條。自然界的色彩斑斕,在其筆下成為單純的水墨氤氳,時隱時顯,忽明忽晦,別有一番滋潤和沉郁的韻致。米友仁的這類“墨戲”獲得高宗趙構賞識,被封高官漸成顯貴,連親朋舊友求其墨寶也變得困難。
米友仁所處的時代,是中國山水畫發(fā)展處于重大變革的時期,數百年來漢文化及士族南遷,為米友仁整合人文與自然資源,發(fā)展文人畫提供了可能。其父米芾是“米氏云山”創(chuàng)始人,為米友仁以瀟湘、湖湘甚至江南地區(qū)的山川景物入畫,進行“瀟湘圖像”的創(chuàng)制提供了可能。該畫未必是瀟湘山水的自然再現,只是借之抒情,有著南宋半壁江山的家國情懷,也有著自己宦海浮沉的感傷。
欣賞中國畫最重氣韻,但是氣不好把握,也似乎難以言說。于是,通過形式之韻來表達,也不失一種好方法,即通過大小、長短、方向、高低、枯濕、濃淡等對立統一的形式,形成某種如音樂的節(jié)奏、輕重等韻律感,這樣勢必導致繪畫跳出客觀,尋求“有意味的形式”的物象符號組合與趣味表達,文人畫開始自覺,繪畫藝術的別樣魅力頓生。尤其在宋代程朱理學盛行的背景下,繪畫處于講“格物致知”“常理”“常形”而謹嚴寫實的時代?!稙t湘奇觀圖》是米氏云山技法的創(chuàng)新,選用了滲墨的宣紙,繪畫的思想和趣味開始變化。畫家的拖尾長題,表現了這種轉型:
先公居鎮(zhèn)江四十年,作庵于城之東,圃岡上以海岳命名?!司砟蒜稚纤?,大抵山水奇觀,變態(tài)萬層,多在晨晴晦雨間,世人鮮復知此。余生平熟瀟湘奇觀,每于登臨佳處,輒復寫其真趣成長卷以悅目,不俟驅使為之,此豈悅他人物者乎?此紙滲墨,本不可運筆,仲謀勤請不容辭,故為戲作。
紹興乙卯孟春建康□□官舍,友仁題。羊毫作字,正如此紙作畫耳。
乙卯為紹興五年(1135),畫家時年五十歲,乃知天命之年。他追求藝術“真趣”“不俟驅使為之”,愉悅自己即可,而非他人。這與王廙教導侄兒王羲之“畫乃吾自畫,書乃吾自書”如出一轍。自此,這種思想深入人心,眾多文人墨客樂在其中,畫面甚至和現實開始有距離。倪瓚曾說:“仆之所謂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薄白詩省钡乃囆g觀,迎合了文人追求清高的理想,使文人畫與工匠畫開始剝離,這恐怕也是后世文人不再以繪畫為恥的原因吧。
編輯:楊嵐
關鍵詞:友仁 米友 瀟湘 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