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訊息訊息
趙嘉福:在指間完成時光對話的修書人
在業(yè)內(nèi),書寫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國古典裝幀形式的書籍,被稱為古籍。古籍、書畫、碑帖的修復裝裱,自古就是一門手工技藝。
意大利修復大師布蘭迪曾說:“所謂修復,是為了維持某件物品物質(zhì)性上的無欠缺性、為保證其文化價值的保全、保護而實施、處理的行為?!?/p>
在中國古代,古籍修復以師帶徒的方式代代相傳;今天,古籍修復師被譽為“縫補舊時光的人”“與時光對話的人”。
趙嘉福,新中國培養(yǎng)的第一批古籍修復人才,1961年進入上海圖書館,從事古籍書畫修復裝裱、碑刻傳拓60年,主持重大文獻修復和拓片制作項目,先后修復大批國家一、二級古籍文獻;退休后,擔任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古籍修復培訓導師,復旦大學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特聘教授,重慶圖書館、遼寧省圖書館傳習所導師。
趙嘉福博采南北兩派之長,以“博雅”聞名,堪稱一代“國手”?!安敝杆夹g全面:古籍修復、書畫裝裱、鐫石刻字、碑帖傳拓、碑帖裝裱,五項全能?!把拧敝杆夹g風神俊逸,無論手法還是作品,都兼具藝術氣與學者氣。然而,對于外界聲名,他卻謙遜地說:“什么事情,你堅持個幾十年不停琢磨,最后自然會出成績?!?/p>
江南絲竹樂聲熏陶出來的“好苗子”
“叮當,叮當,叮當……”金屬碰撞的脆響,聲聲入耳。
采訪時,年近八旬的趙嘉福一邊演示石刻“復旦精神——于右任”,一邊講解,“私印十分考究,印章上的字體、筆鋒因人而異:有的人不相熟,刻章最好中規(guī)中矩、完完整整;有的人懂行,刻章就可以根據(jù)主人的性格氣度來。你看,‘于右任’這個印章,‘于’字雖然少了半邊,但‘任’字頂天立地,頗具先賢風骨,大氣謙和,不拘小節(jié)?!?/p>
小小石刻,寥寥七字加一方印,竟藏著許多學問。若這學問放在六七十年前,對喜歡江南絲竹的趙嘉福來說,好像八竿子打不著。
1944年,趙嘉福出生在上海徐家匯老街,后遷居淮海路茂名路一帶。幼時,他并不知道什么是上海灘十里洋場的繁華,但他見過國泰電影院門口的外國人、錦江飯店大花園的鋼琴、淮海公園的讀書沙龍……并且習以為常。調(diào)皮的時候,他還會和酒店的印度門童飆英語。不過,相較之下,他更偏愛傳統(tǒng)文化,聽鄰里說書、講浦東故事,以及弄堂口響起的《春江花月夜》。
因為喜好音樂,讀書以后,趙嘉福加入學生樂隊,當起二胡手;讀初中時,正趕上上海音樂學院、上海民族樂團到學校挑“好苗子”。兩個學校都相中了他,不過,上海音樂學院是招生,要交學費,校方還建議他改行拉小提琴;上海民族樂團招的是2年制學員,不用交學費,免費提供伙食,還發(fā)補貼。
家中有7個兄弟姐妹,懂事的趙嘉福自然不會放棄這么好的機會,當機立斷加入上海民族樂團,繼續(xù)拉二胡。可惜,好景不長。不久后,上海民族樂團壓縮編制。趙嘉福想了想,如果調(diào)劑到別的院團,去雜技團做伴奏,二胡手作用不大,于是決定改行。改行有兩個選擇,“一是去上海博物館當講解員,但我普通話講得不好;二是到上海圖書館,幫別人借書還書理書,應該沒啥問題。”
1961年,趙嘉福進入上海圖書館工作,館長是圖書館學家、古籍版本目錄學家顧廷龍。
“顧老是蘇州人,講話輕聲細語,儒雅中正,修養(yǎng)很好。當時,上圖沒電扇,但夏天再怎么熱,顧老都不穿汗衫?!壁w嘉福滿心敬重地回憶道,顧老特別重視古籍修復,遇到難得一見的善本,每每親自過問?!邦櫪险f,我們既然要學古籍修復,先得補足文化課。怎么補?下班后,業(yè)余時間上夜?!,F(xiàn)在,我的高中畢業(yè)證書還收著哩!”
同時,顧廷龍又請藏書家、版本鑒定家潘景鄭,藏書家、古典目錄學家瞿鳳起,輪流給年輕人上課,每周半天講古漢語。
從《古文觀止》《中華活頁文選》開始,到諸葛亮的《前出師表》《后出師表》、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等名篇倒背如流,十幾歲的趙嘉福一開始并不理解為什么要學古漢語、背文言文,“有意思的是,潘先生他們讀古文,像唱歌一樣好聽,有調(diào)門。我們學起來,也很感興趣?!?/p>
此外,顧老還安排年輕人練字。怎么練?每天上班前一小時,在單位練。
“那我應該練什么體?”趙嘉福問。
顧老則回答說,沒有硬性規(guī)定,自己喜歡哪種就挑哪種。
趙嘉福練了一陣褚遂良的楷書,也練過柳公權的柳體,但沒有恒心。“書法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你自己練,進步很小,而且不夠明顯?!?/p>
顧老看趙嘉福沒心思寫字,語重心長地與之談話:“我讓人教你們古漢語,是希望你們學會斷句、看得懂文言文。要你們學寫字,不是為了當書法家,而是為了看出字里行間的筆法走勢。不管是正楷、草書、隸書,還是小篆,你們練多了就會知道它哪些地方用了怎樣的力道,起筆、收筆如何,這些對石刻、碑帖傳拓大有裨益。若非如此,最多是個匠工,字刻完了,卻無法理解書法藝術。”
顧老一番話對趙嘉福來說,猶如醍醐灌頂。時至今日,不出門在家,趙嘉福幾十年如一日,仍堅持練字。
看病講究對癥下藥,“醫(yī)書”亦然
在古籍修復組工作,趙嘉福接觸最多的是刻石、拓碑、裝裱名家黃懷覺先生?!拔腋S先生學習,是傳統(tǒng)師傅帶徒弟的模式。過去,師傅刻碑講話不多,一是舊社會的習慣,師傅怕學徒偷技術、搶飯碗;二是師傅他自己就是這樣過來的。黃先生以前講,他在蘇州當學徒,最初不讓做活,而是從打雜、干家務開始。熬到可以學了,也全憑自己觀察、琢磨、練習。你問,這么做是為什么呀?師傅會說,什么為什么?!就是這樣做的……”
在上圖,黃師傅帶徒弟先給兩把刻刀,趙嘉福要學磨刀。一開始磨得不好,師傅也不說,直接丟一邊,需得再磨;如若磨得不錯,師傅上手用了,那就可以進入下一步。看師傅刻字,趙嘉福站旁邊打下手、遞工具,然后自己練習,反復模仿、揣摩師傅的手法、刻碑的節(jié)奏,甚至聲音。“到最后關著門,我在里面刻碑,外邊人聽聲音、節(jié)奏都跟師傅一樣。這就算可以了?!?/p>
1964年,中央圖博文物局面向古籍修復人才開培訓班,趙嘉福因緣際會,跟隨北京圖書館古籍修復專家張士達先生學習了兩年。
張先生被稱為“一代國手,古書郎中”。他的個人經(jīng)歷與黃懷覺類似,先在北京琉璃廠肄雅堂古書店當學徒,后獨立門戶。“張先生與北京圖書館善本部主任趙萬里是老朋友,他平日走街串巷去收古物,收到好東西給趙萬里,有點破損的就自己修,然后放在店里賣。1956年,公私合營,趙萬里把張士達請到北京圖書館工作,北京圖書館最好的書都是張先生修的?!壁w嘉福說。
古籍修復師,說到底是“書醫(yī)”,“看病講究對癥下藥,醫(yī)書亦然”。舊書歷經(jīng)歲月的打磨,有毛邊,但也不必把它修得整整齊齊;古代遺留的書畫多有黃斑,這可能是氧化、保存不當造成的,傳統(tǒng)手法用清水或堿,再或者草酸都可以將其洗凈,甚至可以漂白如新,但這樣勢必會對紙張造成傷害,特別是堿和草酸,所以,有沒有必要把它做得這么漂亮呢?“我個人認為,修書講究修舊如舊,能不碰就不碰。與其舊書變新,不如紙張做舊,補在內(nèi)頁破損處,讓古籍變完整,不受二次侵害最佳?!?/p>
刻碑,用什么石材很重要。論效果,青石最好;論難度,花崗巖最難。傳統(tǒng)碑刻多是就地取材,以沉積巖為主,此類石材硬度相對低、容易鑿刻,刻出來的書法效果好,只是易風化?!翱痰队昧χv究45度角,但具體傾斜多少,也是因人而異,看個人手法拿捏?!?/p>
黃懷遠退休后,學有所成的趙嘉福獨當一面。他不僅參與搶救“山西趙城藏經(jīng)卷”修復,裝裱大量盛宣懷尺牘,而且為上海地區(qū)文物保護單位刻制許多碑刻、名人墨跡,包括《徐光啟傳》《上海豫園》、顧延龍書《西園記》、浦東《世紀大道》題字、上海龍華烈士陵園《丹心碧血為人民》紀念碑、龍華寺趙樸初書《重修龍華寺碑》等等,數(shù)不勝數(shù)。
“我們那輩人接受的教育是‘干一行,愛一行’。”趙嘉福感慨,“你問我,有沒有特別的興趣愛好,好像沒有。工作就是興趣,興趣就是工作,早年,我自己琢磨的東西還挺多。比如說,修書的時候,我也喜歡看書,印象最深的是《西廂記》,張生跳墻就很好玩,故事情節(jié)現(xiàn)在也記得;為了學篆刻,我不光練書法,還看了大量印譜、拓本,從臨摹印稿學起;為了修畫,我也自學畫畫,你看,墻上右邊這幅畫就是我自己畫的……”說完,他還隨手指了指客廳東墻上的錦鯉荷花圖,構圖簡潔,落落大方。
給學生“表演魔術”的“領路人”
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現(xiàn)存漢文古籍有20萬個品種、約50萬個版本、超過3000萬冊件(若含民國線裝書可達到5000萬冊件),20多個語種的少數(shù)民族文字古籍超過50萬冊件。破損古籍約占全部的1/3,修復任務極為艱巨。
2014年11月,復旦大學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成立,并設國家古籍保護人才培訓基地,組建由趙嘉福先生領銜的古籍修復團隊。每周四下午,他都會到復旦光華樓上課。課前,他會提前一兩小時抵達學校,等著給學生“開小灶”。
“說到底,古籍修復、書畫裝裱、碑帖傳拓比較枯燥,一坐就是半天,但只要學生愿學,我還是很喜歡講,要讓孩子們對這些傳統(tǒng)技藝保持新鮮感?!壁w嘉福覺得,自己有點像“魔術師”,又有點像滿足孩童心愿的“圣誕老人”,“學生們說,趙老師,你給我們寫幾個字,那我就給他們寫字;有人想要看刻圖章,我就給他們刻個圖章……盡量滿足他們的要求,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希望將來有更多人加入這行?!?/p>
當然,作為一個從業(yè)60年的“國手”,趙嘉福也看出了目前古籍修復師培養(yǎng)方面的些許問題。比如,如何正確看待修書的價值?!安荒苷f,修了清朝版本的書,就肯定比修民國版本的書厲害多少,因為修書看的是書本身的損毀,而不是出品時間。這就好比,去醫(yī)院看病,看的是病癥,而非以年齡作為唯一判斷標準?!?/p>
其次,古籍修復也是一門綜合性學問。“復旦現(xiàn)在不僅有圖書館、博物館專業(yè)的學生來學古籍修復,還有古漢語、外語專業(yè)的,甚至,也有化學、生物等專業(yè)的……這是一個好的改變,畢竟,我們倡導利用現(xiàn)代科技來修復古籍?!壁w嘉福解釋說,以前看紙張、鑒定版本,單憑肉眼、手感;現(xiàn)在,有了各種儀器,別說紙張年代,就連化學成分都能分析出來。“但是,我們也希望,專業(yè)劃分不要過細,如果學的是古籍修復,你同樣也要知曉古籍編目是怎么回事,能懂石刻、碑拓、書法技藝自然更好。不要只當專才,還要成為通才!”
古籍修復,講究火候、分寸、手感,理論陳述很難清晰表達這些觸感體驗,只能依賴大量實踐?!艾F(xiàn)在,招生的起點都是本科生,但分數(shù)高的學生不一定動手能力強;動手能力強的,他也不一定就分數(shù)高。學了幾年古籍修復以后,有的學生可能動手能力不錯,但你說,回頭讓他找到專業(yè)對口的工作,好像我們這行的收入也沒那么高?!壁w嘉福略帶遺憾地說。
還有,從專業(yè)角度看,人們對待古籍修復的理念也在不斷演變?!霸谖覈?,唐代書畫色彩濃艷;自宋以降,中國人轉(zhuǎn)而欣賞素凈清雅。加上南北地域條件不同,古籍修復手法日益成熟的同時也有了彼此差異?!壁w嘉福舉例道,上海地區(qū)濕度大,用的宣紙很薄,修好書畫以后,會讓紙品慢慢晾干;北京不同,天干物燥,用太薄的宣紙容易發(fā)脆爆裂,因此,在北方修書多用厚宣紙,裝裱也得把漿糊打得重些,否則粘不住。換做南方,用料太厚,折痕過重,就不夠秀氣,少了江南韻味?!罢^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所以,在遼寧傳習所、重慶傳習所,我也會根據(jù)當?shù)貤l件不同,給出不同的修復建議?!?/p>
今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來襲,趙嘉福很久沒出差了。在外面講課,他偶爾會公開展示碑刻傳拓技能?!凹偃缱鰤牧酥皇抢速M一張宣紙,但如果現(xiàn)場修復重要古籍、裝裱重要字畫,我一般不干。為什么?因為修復古籍步驟很多,對時間要求很高,容不得拖延、講解,一旦有所閃失,就會造成不可逆的傷害,須在相對安靜的環(huán)境中操作才行?!壁w嘉福常常告誡學生,古籍修復須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才能動手,容不得“萬一”,尤其是“接筆”。
接筆,指筆劃相接處的寫法,所謂“斗筍接縫”。作為一項綜合技能,接筆對書法、繪畫乃至染紙、調(diào)墨等要求都非常高?!啊庸P’必須傳承下去!舉個例子,一幅唐代仕女圖,鴨蛋臉、肉手,你看見她臉上一根線條因為歲月侵蝕斷了一截,要不要接筆?當然要接!不接就很難看,但簡單一筆,你得接得以假亂真。如果技術不夠呢?那只好暫時別修,先保存,等有把握了再來動它?!?/p>
2019年,趙嘉福主講古籍修復;今年,他開的課程則是碑帖相關,“正式開學前,我都是在家上網(wǎng)課、錄視頻。用手機拍,有點抖,這不,前幾天還買了小型三腳架,比老伴手持穩(wěn)多了,可以一直拍,拍完了發(fā)給助手,他會弄?!壁w嘉福聊起了他的日常,紫砂壺刻了十幾把,還學會了自制硯臺,“我這人從小就喜歡學習新東西,活到老、學到老嘛!現(xiàn)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讓學生們多學,不光是古籍修復、書畫裝裱、鐫石刻字,還要學碑帖傳拓、裝裱,技多不壓身!”
記者討教,學這么多,有什么訣竅?趙嘉福坦誠地說:“做事先做人,尤其干這行,得靜心低調(diào)、與世無爭?!?/p>
環(huán)顧趙家客廳,沙發(fā)邊的書柜里擺滿了石刻和紫砂壺,餐桌大半被各色書籍紙卷占去,緊挨餐桌的工作臺小巧別致,架著一盞簡陋的臺燈。趴在工作臺上刻字,趙嘉福穿的是起球的法蘭絨格子襯衫,坐的是20厘米見方的木板凳,周圍空余“叮當”的脆響,讓人有種恍若置身安寧古寺的錯覺……或許,正是這種對外在物質(zhì)生活的“無欲無求”,方才成就了趙嘉福今天的博雅之姿。
編輯:楊嵐
關鍵詞:趙嘉 嘉福 古籍 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