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高端訪談高端訪談
馮俊:行求是路 講中國事
“以哲學研究的態(tài)度去琢磨教育”
1987年,博士畢業(yè)的馮俊與當年全國僅有的1000多位“搶手”博士生一樣,面臨從政還是理論研究的選擇。毫無疑問,已在求知求是路上走得專注的馮俊,毅然選擇了繼續(xù)哲學之路,留在學校。
“大學應該高度重視博雅教育和通識教育,大學要教學生怎樣運用自己的理智去獲取知識。”馮俊注重課堂內外與學生的溝通、觀點碰撞,養(yǎng)成他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當年,人大哲學系的同學們公認,“馮老師不僅學術精湛,而且永遠是和善的樣子,很容易溝通,大家也喜歡與他交流各種話題”。哲學系“優(yōu)秀班主任”獎就是他珍視的反饋與禮物。
1995年,37歲的馮俊成為人大哲學系歷史上第一個40歲以下就當上正教授的人,教學、科研更是獲獎無數。
學術研究和教育之間的游刃有余,讓馮俊也多了許多到國外交流、學習的機會。
1994年到牛津,“我天天都去聽課,我教西方哲學史,我就看看西方最好的大學是怎么教這門課的;我教笛卡爾的《第一哲學沉思集》,我就看看西方最有名的老師是怎么上這個課的。本科生、碩士生到博士生的課我都去聽。每學期聽六七門?!?/p>
原本想回國后一心埋頭學術,但在學校有關部門的兩次談話之后,馮俊答應,從事學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拔覀冞@代人跟現在張揚自我個性的年輕人不一樣,我們是黨和國家、組織、單位需要我們做什么,我們就去做什么。干一行研究一行,干一行愛一行。”
從1996年起,馮俊相繼在人大外事處、對外交流與合作處擔任處長,接著2001年2月起擔任人民大學主管國際交流的副校長,不遺余力推動大學國際交流工作。
馮俊剛接手學校外事處工作時,外事還被許多人看作握手會見、請客吃飯的工作。外事僅僅是給人辦辦出國手續(xù),成為了“教學科研之外的事”,并且與學生無緣。但作為教授和博士生導師的馮俊對此進行了深入思考。他借鑒國內著名高校和世界一流大學的經驗,將“外事”概念轉變?yōu)椤皣H學術交流”概念。學校在廣泛建立校際、院系間的學術交流關系的同時,積極開展學生的交流項目,開設多種形式、各種層次的學術講座?!笆澜缰麑W者講座”等逐漸成為品牌,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學生。
“從陜北公學至今,從延安到北京,從1937年到1970年,人民大學確立了其在全國高校中的學術地位,而從1978年復校以后則應該是人大走向世界的時候,應該讓世界了解改革開放以后的中國人民大學?!边@所有著“紅色”基底的學校如何能被世界認識,是馮俊日日都在考慮的事。
馮俊成為主管國際交流工作的副校長后,學校也漸漸與世界上100多所大學建立了校際關系,每月都有世界知名學者來校講學,平均每星期有一次國際或多邊、雙邊的學術研討會,學生也成為國際交流活動的重要參與者?!皩W生們的純真、好學、睿智和機敏,他們的良好的專業(yè)功底和嫻熟流利英語表達,都使我為有這樣好的學生而感到驕傲,也使這些世界名人對人民大學刮目相看?!钡饺缃?,馮俊仍然欣慰于當時“講好大學故事”、推動大學國際交流的積極成效。
結合現在的黨史專業(yè)工作,馮俊也和記者說到了對青年人進行黨史教育的必要。“但現在青少年對黨史不了解,也不能全怪他們。要反思我們的‘輸入方式’,黨史有沒有講活?能不能用一些圖文并茂的形式,讓鮮活史料自己說話?要善于借用現代化的方式,比如黨史題材電影、網絡視頻資料等,讓他們學習有興趣,學習收效也更大。”馮俊希望,黨史的教育和傳播,也能更適應時代、適應當代青年的需要。
在今年全國政協(xié)教育界聯組討論中,馮俊也談到,我國人才隊伍不斷壯大、整體素質逐步提高的同時,也暴露出各類“人才計劃”政出多門、注重短期效應、使人才政策碎片化等一些弊端,建議做好國家與地方人才政策的銜接,優(yōu)化人才資助機制,把有限的科研經費用在刀刃上等,得到在場的張高麗副總理積極評價。
講好改革開放的故事,講好中國故事
因為馮俊對教育管理的深度理解,國際交流的豐富經驗,還有他深厚的哲學功底,2008年,馮俊再次迎來“組織需要”的一次轉變——到上海,在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做常務副院長。
“我的經歷并不特殊,跟我們這一代很多人很像,就是組織一旦安排我們做什么,我們就有一種責任感?!闭f起中浦院近8年的經歷,他的言辭透露著自豪。
自豪源于扎實的實踐行動,源于良好的成效反饋,源于“講好了中國故事”。
馮俊給記者拿出一本書,國際著名的企鵝出版公司2014年出版的《TheFourthRevolution:TheGlobalRacetoReinventtheState》(《第四次革命:政府再造的全球競賽》),該書以浦東干部學院為例,引出我黨治國理政、實現政府再造和國家形象重塑的優(yōu)勢。
作為全世界最權威的政治商業(yè)周刊,《經濟學人》在同一年也專門刊文,“解密”浦東干部學院。同年,美國《時代周刊》網站也有一篇文章,介紹南非如何學習浦東干部學院經驗來培訓官員……
一所中國國家級干部培訓學院,何以能如此吸引“國際目光”?
“如果說井岡山和延安兩所干部學院側重在對黨的歷史重溫中增強理想信念,那么中浦院更側重‘向前看、向外看’,新形勢下提高領導干部的改革開放意識和現代化建設本領,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馮俊說:“那是一個講改革開放的地方。”
2008年,馮俊在《人民論壇》發(fā)表專題文章《轉型社會挑戰(zhàn)干部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闡述他對干部培訓教育的系統(tǒng)思考。
思考深入才能推動有力,馮俊保有他一貫的鉆研求是精神。
馮俊在中浦院的幾年,學院確立了四個重點培訓專題:深化改革開放、城鎮(zhèn)化與城鄉(xiāng)一體化、國際金融體系與現代企業(yè)管理、區(qū)域經濟協(xié)調發(fā)展,并把課堂延展到火熱的改革開放現場,開發(fā)了300多個現場教學點,建設了媒體溝通、危機管理、智慧城市、金融創(chuàng)新、心理調適等情景模擬實驗室。
馮俊舉例,比如中浦院“歸國留學人才研修班”,幾場講座把當今中國的人才工作、國家安全、科技革命等一一呈現在中科院院士、“千人計劃”專家等高層次人才面前;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qū)、江蘇昆山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的現場教學,讓他們觸摸到了以開放促改革的實踐脈搏。讓他們獲得的是,“對國情國策完整而深入的了解,歸國人才發(fā)揮作用的方式與空間。”
不同群體接受到的課程都是具體細致和不同的。主管經濟和城市建設工作的干部,參與的可能是“拓寬國際視野,深化改革開放”或“城鎮(zhèn)化和城市現代化”等專題研討班;來自西部省份的學員接受的培訓可能就是去參觀學習長三角地區(qū)的最新實踐,例如浙江安吉和桐廬的“美麗鄉(xiāng)村”建設,嘉善的立體化養(yǎng)老模式,江蘇華西村和蔣巷村的新農村建設等等……
2011年7月,福建省上杭縣發(fā)生紫金礦業(yè)污染事件時,當地政府和企業(yè)妥善處置突發(fā)事件,細致周密地完成了搬遷安置工作,未發(fā)生一起傷亡事故。事后,一位在中浦院學習過的當地領導專程打來電話:“是學院的危機管理和突發(fā)事件的應對課程,讓我牢記并秉持了‘以人為本,群眾為先,民意為重’的處置理念,妥善地化解了這次危機,讓群眾滿意?!?/p>
不僅給中國干部講與時俱進的理念,講不同地區(qū)改革開放的好經驗,還要向外國學員講好中國故事,這是馮俊心中“中浦院的特色”。
學院積極開展形式多樣涉外培訓活動,培訓學員涉及全球130多個國家……從這些學員全面了解中國的渴求中,馮俊和學院教師們體味到了中國發(fā)展和崛起的喜悅,馮俊用英語給外國學員講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講十八大以來治國理政的新方略……
在課堂上專題講解,全面梳理國情國策;走社區(qū)、訪學校、參觀科技園區(qū),親身體驗一個發(fā)展行進、真實友善的中國;遠赴汶川、青海災后重建地區(qū),感受中國團結一心、共克時艱的力量與情懷……
到中浦院的第一堂課,一位澳大利亞官員一口氣提出很多問題,其中不乏質疑與誤讀。十余天培訓結束后,這位澳大利亞官員由衷地握住馮教授的手:“你們讓我徹底改變了對中國的陳舊看法,我對中國政治制度的認識上升到了新高度?!?/p>
近8年實踐,馮俊寫出100多篇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干部教育培訓經驗與創(chuàng)新的文章,關注改革開放、關注創(chuàng)新發(fā)展,也關注隨之而出現的各種不相適應的問題。馮俊也把這部分關注與思考,投射到政協(xié)平臺。
2013年成為全國政協(xié)委員之后,馮俊除了關注教育、科研等方面的問題外,每年的提案關注的問題也多集中在農民工子女上學、農民工融入城市、智慧城市建設和互聯網時代的信息安全等方面,“這都是改革開放中出現的新問題,解決好了才能形成更好的中國經驗?!?/p>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馮俊 行求是路 實事求是 哲學 哲學研究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