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TVB劇死于自我放棄
12月13日,TVB2015年臺慶頒獎,胡定欣封后,黃秋生奪視帝。TVB臺慶原為內部頒獎,兼具聯歡性質,公開播出后到今年又有了“回歸”的趨勢,如若接下來的年份仍然像今年內這樣沒作品、沒話題、沒巨星,TVB臺慶頒獎則真的有必要取消播出,變成內部的自娛自樂了。
從最終的獲獎名單里,可以看到這些劇集的名字,《梟雄》《鬼同你OT》《張保仔》《十一貝勒》……對于內地觀眾來說,除了一些骨灰級的TVB劇迷外,已經很少有人觀看港劇了。這多少都會令人喟嘆,曾經輝煌的TVB時代,由《金枝欲孽》《我本善良》《義不容情》《尋秦記》等構成的經典陣容,它們曾經是內地觀眾娛樂生活中多么重要的組成部分。
現在,討論“TVB衰落”已經是一個沒意思的話題了。演員鄭嘉穎的一句話足以說明所有問題,“我媽現在都在追內地劇?!毕愀塾^眾追內地劇和內地觀眾追美劇一樣方便,因為像《甄嬛傳》《瑯琊榜》等這樣的話題劇,觀看渠道非常便捷。而內地觀眾想要看最新的TVB劇卻沒那么容易,除了這些劇集不提供網絡收看外,很大的一個原因是主流視頻網站對TVB新劇缺乏推薦力度,視頻觀眾很難針對這些劇集形成互動討論……
事實上這些TVB劇集被冷落,都指向一個根本原因:它們不再有吸引力。我不認為是內地劇的崛起導致了TVB劇的旁落。這幾年內地劇創(chuàng)作者的確找到了緊密跟隨觀眾收視心理的訣竅,在制作精良度方面也大有提升,但相對于龐大的電視劇收看市場來說,優(yōu)質內地劇尚不足以填充觀眾需求。只能說在內地劇崛起的過程里,TVB劇沒有比拼意識,或者沒有針對內地市場適時地作出改變,導致TVB劇固守香港本土市場,堵死了自己的輸出之路。
我也不覺得是時代的變遷淘汰了TVB劇。港星紛紛北上,因為內地劇投資大、片酬高、影響大;內地劇為港星帶來的成名機會,比港劇更大。演員的流失一方面和他們的趨利心理有關,但更重要的是港劇沒法再為他們提供施展才華的空間。時間在不停地抹掉過去的功績,但也不斷地為所有人提供相應的機會,而TVB的制作理念則一直停留在過去的模式與思維里,躺在功勞簿上吃飯,失去創(chuàng)新能力和引領精神,造成了惡性循環(huán),死于自我放棄。
曾經港劇占領內地熒屏,是裹挾著香港流行文化的巨大優(yōu)勢。那時候內地人不但消費香港的電視劇,更是對港片、港星、香港流行音樂全面擁抱。巨變來自于內地市場的高速商業(yè)化、傳統(tǒng)制作單位(衛(wèi)視)的市場化、民營制作機構的狼性、政府監(jiān)管的放寬和產業(yè)政策的鼓勵。這些元素合力將內地的文娛產業(yè)推上快車道,不再單向地從港臺娛樂那里獲取營養(yǎng),轉而把視線投向更開闊的地帶?,F在內地的文娛產品雖然還沒法達到批量對外輸出版權的高度,但在滿足本土觀眾需求方面已經能夠提供足夠多的類型、數量。尤其是在互聯網帶來的新一輪“視頻戰(zhàn)爭”中,缺乏關注度與投入的港劇只有看熱鬧的份兒。
出于一種慣性,內地媒體對2015年的TVB臺慶頒獎,仍給予了一定程度的關注,但對于讀者和觀眾而言,更多的是從報道中尋找熟悉的名字,乃至于發(fā)現一點可以與自己產生點關聯的情懷。當這兩種需求都得不到滿足的時候,TVB頒獎現場無論搞得有多熱鬧,都無法改變它已經被遺忘的現實。
(韓浩月)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TVB劇 “TVB衰落”香港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