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藝術市場低谷期投其所好更重要
今年3月份在香港地區(qū)舉辦的巴塞爾藝博會,盡管參展商超過往屆,但仍然被業(yè)內稱為舉辦三屆以來人氣最差的一屆。有人把原因歸結為“作品過度西方 化”致使對本土藏家吸引力下降;也有人把原因歸結為同期舉辦的世界級藝術盛事造成的客戶分流。同樣的情況也出現(xiàn)在內地舉辦的一些藝博會上,從參觀人數(shù)到購 買成交情況看,都不如往年。藝博會的“場面”變差,最直接反應了市場的下滑。
藝術市場低谷期投其所好更重要
都說藝術品市場是一個信心市場,買家的信心決定了市場中的資金量。資金的缺乏,一方面是中國宏觀經濟發(fā)展的放緩對藝術品市場的影響,這已經毋庸置疑;另一方面,今年的“股災”之后,很多投資者資金被套,使得藝術市場面臨進一步的資金考驗。
然而,低谷期終會過去,市場將如何利用“理性時期”為下一波行情做好準備才是關鍵。
市場需要新熱點、新模式
中國的一級市場早在2008年金融危機后就開始“擠泡沫”。特別是經營當代藝術的畫廊,在一波行情過后,迅速告別了盈利時代。幾年來,由于經營 不善倒閉的畫廊不計其數(shù)。存活下來的畫廊經過幾年的磨礪,逐漸完善自己的簽約代理機制,將目光投向了尚處于價值洼地的年輕藝術家。
在隨后的幾年,經營當代藝術的畫廊大多跟風“水墨熱”,又在“新水墨、當代水墨”這種話題性熱點門類中,找到了新的贏利點。特別是在陜西、山東、浙江等書畫大省,巨大的熱情背后是雄厚的資金作為保證。在這一波行情中,如何在快速的增長期中把握經營的時機,并在短期內規(guī)避投資風險成為行業(yè)的主要話題。
2015年市場下行加劇,前些年一些經營“當代水墨”的機構在缺乏市場預判的情況下,投入大量資金收購作品,但由于近期市場購買力的下降,也出現(xiàn)資金斷裂的情況。
購買力是市場行情的體現(xiàn),同時,在以投資為主體的市場中,藝術品變現(xiàn)緩慢的問題也愈發(fā)掣肘行業(yè)發(fā)展。
近些年的藝術品抵押貸款金融業(yè)務、藝術品線上交易等新產業(yè)模式的設計與實踐,都是希望在根本上打開藝術品流通市場、增強藝術品的流動性,帶動行業(yè)活力。因此,在對“新熱點”追逐的同時,如何開拓新的模式,也一直是行業(yè)亟待解決的問題。
如何籠絡“新買家”
目前來說,國內的“高凈值人群”和中產階層,是藝術品市場的收藏投資甚至是消費的主力軍。宏觀經濟及其他資產價值的波動,勢必會影響這部分人群的投資熱情。市場行情的恢復,一方面要看市場能否再造熱點,一方面更取決于有無“熱錢”的流入。
年初有專家預測,2015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購買力仍會比較充足。特別是在看到近些年,年輕藏家涌入市場,帶動了一批迎合市場主流的機構的復蘇。這批新晉買家的教育背景、審美判斷相較前一代藏家有很大提升,對中西方藝術發(fā)展脈絡較為熟悉,在藝術品選擇上具備國際化視野和獨立判斷能力。特別是這 個群體中的很多人,擁有金融、地產等投資領域的知識經驗,在購買藝術品的時候特別注重藝術品投資方面的屬性。他們與一些同期成長的青年藝術家形成市場共生 關系,勢必將在未來影響藝術品市場的格局。
從今年上半年來看,在市場銷售方面,為了應對成交持續(xù)下降的狀況,藝術品經營機構大多順應流行趨勢做出調整,來迎合新晉藏家和中小買家的口味。比如,在主流藝博會、展覽上,對新水墨、抽象等題材的持續(xù)推廣;而在一批國際化藏家“流失”的時候,很多機構代理作品的風格也是更貼近本土新買家、青年藏 家喜好的“小清新”“卡通”、插畫風格等。此外,通過居家設計、藝術跨界等方式,讓藝術融入居家生活,進入大眾消費領域,也成為一個重要趨向。
編輯:陳佳
關鍵詞:藝術市場 低谷期 投其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