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悅·生活悅·生活
黃德春:一人一拐守一村
一村,一所,一人,一拐,這是福建省羅源縣中房鎮(zhèn)嶺兜村獨特的防疫景象。
仲春寒雨斜斜地飄著,村道旁一座梯形水泥房前立著一名穿白大褂、戴口罩、拄著拐杖的矮個子老村醫(yī)。他是黃德春,他的身后就是衛(wèi)生所,見陌生人來訪,他努力地挺了挺身子。
一個人撐起村里“120”
嶺兜村是一個偏遠的古村落。一個多月來,每天清晨,不論刮風下雨,村醫(yī)黃德春都拄著杖,弓著背,一瘸一拐地出門排查疫情。
黃德春68歲,小時患骨髓炎落下二級殘疾,每走一步都得靠拐杖,身高只有1.45米左右。
45年來,他扎根嶺兜村,拄著拐杖、開著代步三輪車,奔忙在為村民看病的路上。一個人,一間衛(wèi)生所,撐起村里的“120”。這些年,僅代步車他就報廢了3輛,拐杖磨壞了無數(shù)根,出診行程超10萬公里。疫情來襲,他也不曾退縮。
“德春叔是最好的醫(yī)生”
衛(wèi)生所玻璃門上貼了個大大的“推”字,下面印著手機號碼。實際上,黃德春晚上也住在衛(wèi)生所,村民若有病痛,不分晝夜,他再晚也會出診。
衛(wèi)生所只有10多平方米,墻上掛著標準經(jīng)絡穴位圖,地上立著矮柜,上面擺放聽診器、計算器、算盤。矮柜后是一排立柜,左邊抽屜格子里盛放中藥,右邊琉璃柜中擺著西藥。
“不分科室,婦科、兒科、內(nèi)外科,鄉(xiāng)村醫(yī)生什么都要懂一點。”作為村里唯一的醫(yī)生,黃德春樣樣都要會一些。
黃德春是個細心的人,這幾年他設計繪制了《門診日志》等十幾種表格。他說,村里多數(shù)是老人,每個老人都需要建居民健康檔案,他負責定期回訪。
3月12日,57歲的村民黃向秋扁桃體發(fā)炎,來找黃德春開藥。黃德春幫他測了體溫,還特別用酒精給體溫計消毒。
黃向秋從十幾歲開始,生病就找黃德春。“德春叔是最好的醫(yī)生,與他同輩的人都稱他‘鐵拐子’,贊他醫(yī)術高,人也好?!?/p>
“大家平安我就安心”
大年二十八那天,黃德春本打算離村,和久別的兒子、老母親團聚,卻臨時接到通知,要參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會議。
憑借醫(yī)生的敏感,黃德春知道,這次疫情不一般,雖然那時沒有收到“不能離開”的通知,但他決定留下來,“我要守住這個村”。
接下來的日子,他與村干部一起投入疫情防控工作。雖然行動不便,但他和其他人一樣,奔波在每一位返鄉(xiāng)人員家中,值守在進出村的重要路口。
“請大家出門戴口罩,回家用肥皂洗手,經(jīng)常開窗通風……”黃德春走到哪里,就跟村民們叮囑到哪里。忙起來,他經(jīng)常錯過吃飯時間,有時連高血壓、糖尿病的藥都忘記按時吃。
疫情來襲之初,村里缺口罩、防護服。一身白大褂、一只外科醫(yī)用口罩、一個體溫計就是黃德春的裝備,“沒有一次性手套,我就帶一瓶酒精,一些棉花,隨時擦一下”。
挨家挨戶排查疫情,摸清湖北返鄉(xiāng)人員是當務之急。
嶺兜村有260多戶1000多人,有的村民家得走土路,爬山道才能到。坑洼的土路、一級級的石階,對于黃德春而言,本就是阻礙,加上年前他的雙腿才剛做過手術,行路更是難上加難。他騎著代步車到車子能到的地方后,再一瘸一拐地走到各家去。
在他的努力下,村里很快摸清有10多戶人需要隔離觀察。之后,他便每天上門測量2次體溫,直到這些人14天隔離期滿。
“德春醫(yī)生,你要注意身體,瞧瞧你自己都需要人來照顧,還一門心思為了我們?!睅X兜村的人瞧著黃德春孱弱的身板,關心地說。
黃德春總是笑笑:“大家平安我就安心,我不為賺錢,鄉(xiāng)親對我有好感就好了?!?/p>
從醫(yī)45年,黨齡40年,曾榮獲全國優(yōu)秀鄉(xiāng)村醫(yī)生……這些年,黃德春獲得了不少榮譽,但最讓他欣慰的還是把村民的病治好,實現(xiàn)懸壺濟“村”的夢想。(雷巖平陳丹 陳尚言 王月玲)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黃德春 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