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教育引入電子產(chǎn)品 利弊要用科學說話
手機、電腦、電視……現(xiàn)代生活中,孩子們的身邊圍繞著各種電子產(chǎn)品,教育信息化程度也越來越深。但是,孩子是否應該接觸電子產(chǎn)品,如何擺正孩子與電子產(chǎn)品之間的關系,成為困擾很多家長和老師的難題。
孩子應不應該玩手機、玩電腦?在我看來,不允許孩子接觸電子產(chǎn)品,既是不應當,也是不可能的。隨著科技的進步,不管我們愿不愿意,如今的工作生活都已離不開電子設備,我們的下一代長大了面臨的“電子設備依賴癥”會更加嚴重,這幾乎是必然的。與這股趨勢對抗,顯然是不可能的。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如何保證他接觸不到任何電子設備?哪怕家長自己不用,到了學校要用、同學要用,怎么可能完全管得?。?/p>
然而,即使這股潮流不可逆轉,也不意味著要在這個問題上撒手不管。未成年人天生對感官刺激缺少自制能力,如果放任一個孩子沉迷于電子設備中,對學習、正常社交等都會產(chǎn)生很多負面效果。在這個時候,父母適當給予干預,也是應該的。
真正的問題在于,干預是明確的,但如何干預,以什么方式進行,干預到什么程度,家長完全基于自己的主觀想法行動,莫衷一是。在這個問題上,我認為應當鼓勵學界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以實證研究來制定未成年人科學使用電子設備的原則。正如藥物,要經(jīng)過臨床檢驗,明確其副作用,才能上市銷售;副作用非常大的藥品,還要憑借醫(yī)生處方才能買到。
電子產(chǎn)品的危害性當然不比藥品,但當下國內(nèi)國外關于電子產(chǎn)品對人的身體健康、精神健康的研究還不夠深入,至少至今沒有一個廣泛受到認可的結論可作為決策者和家長的參考。正因為此,目前在干預孩子使用電子產(chǎn)品上,家長依然還是從個人感受出發(fā),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而要使得這一干預更具科學性,唯有等待更有說服力的研究結論,用科學說話,才能終結相關爭議。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電子產(chǎn)品 科學 孩子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