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史記·資政>戰(zhàn)爭硝煙戰(zhàn)爭硝煙
胡愈之與《西行漫記》
1937年10月,一部名為《紅星照耀中國》(《Red Star Over China》)的書籍在英國倫敦出版。它是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通過深入陜甘寧邊區(qū),在與一批著名共產(chǎn)黨人和革命人士交談后創(chuàng)作的采訪紀實報告集。 然而,距離倫敦戈蘭茨公司首次出版這部書不過4個月,由我國著名作家、翻譯家胡愈之先生所譯,以“復社”名義印制的第一版中文譯本就在國內(nèi)發(fā)行了。 于是,這部書籍便有了一個更加廣為人知的名字———《西行漫記》。
《紅星照耀中國》的誕生
1936年6月,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帶著對革命的諸多疑問,由北平出發(fā),經(jīng)過西安,冒著生命危險進入到陜甘寧邊區(qū),成為來到這個紅色區(qū)域采訪的第一個西方記者。
到達陜北后,斯諾見到的第一個中共高級領(lǐng)導人是周恩來。很短時間的接觸,周恩來給了斯諾這樣的印象:“他頭腦冷靜,善于分析推理,講究實際經(jīng)驗。他態(tài)度溫和地說出來的話,同國民黨宣傳九年來誣蔑共產(chǎn)黨人是什么‘無知土匪’‘強盜’和其他愛用的罵人的話,形成了奇特的對照?!?/p>
此后,斯諾又見到了毛澤東、彭德懷、林伯渠、徐海東、徐特立等人,與他們進行了十分深入的交談。此外,為獲得第一手資料,斯諾從保安(當時的臨時“紅都”)出發(fā),經(jīng)過長途跋涉,到達了寧夏南部的預旺縣,這已是和國民黨部隊作戰(zhàn)的前沿陣地了。最后冒著炮火,他又折返保安。在獲得了大量、豐富、新鮮的采訪及實地考察資料后,返回北平的斯諾,開始寫作一系列通訊報道。當然,這批報道最先是斯諾供職的英、美數(shù)家報紙發(fā)表的。發(fā)布之初,便因其全然不同的形象和聲音,引起轟動。接下來,這些作品被匯聚起來,由英、美幾家大的出版公司發(fā)行,這就是《紅星照耀中國》的大致來歷。
出版后不過幾個星期,這部書行銷五版、10余萬冊;第二年元月,這部書的美國版本由著名的蘭登書屋發(fā)行。接下來,俄文、法文、瑞典文本……很短時間內(nèi),該書成了一部國際上十足的暢銷作品。
一部有著這樣內(nèi)容的作品,對于通過“合法政府”的宣傳來了解中國現(xiàn)實的外國人士,當然異常新穎,所以受到歡迎是很容易理解的??稍谥袊鴩鴥?nèi),由于當時資訊的不發(fā)達和一邊倒的媒體宣傳,真正了解這樣內(nèi)容的人并不多,所以將它們傳遞出去,甚至比向國外發(fā)行還更重要。當然,由于當時國內(nèi)的政治背景,要將這樣特別的一部《紅星照耀中國》出版發(fā)行,難度反而比向國外發(fā)行要大得多。
在這樣的形勢下,時任上海文化界救亡協(xié)會的國際宣傳委員會負責人的胡愈之,組織翻譯了這部《紅星照耀中國》的中文譯本。
“星二座談會”上的決定
胡愈之擔任負責人的國際宣傳委員會,是專門對外國記者發(fā)布消息的一個機構(gòu)。每天下午3時,他們都在上海國際飯店頂樓召開茶話會,招待外國記者。會上,國民黨部隊的代表先報告戰(zhàn)訊。當然,他們也沒有多少靠得住的報道,外國記者不感興趣。
為了傳布真實消息,宣傳委員會把當時從秘密的中共臨時辦事處(即八路軍辦事處的前身)那里得到及聽到的消息,編成文稿、譯為英文、印成單張,等到國民黨代表一講完,就把這材料分送給記者,非常受歡迎。由此,胡愈之認識了很多外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就是這些外國記者中的一個。
斯諾當時的公開身份是燕京大學教授。北平(今北京)淪陷之后,他來到上海重操舊業(yè)當記者,替幾家英、美報刊寫稿。相識之后,斯諾告訴胡愈之,他曾去過陜北,并給胡愈之看了許多在陜北期間為一些戰(zhàn)士、群眾以及共產(chǎn)黨領(lǐng)袖人物拍的照片。有一天,斯諾收到英國寄來的一部作品樣本。外國出版社有規(guī)矩,要把印出的第一本樣書給作者審查。胡愈之向斯諾借閱,這就是那部后來聞名中外的《紅星照耀中國》英文原本。
回到家中,胡愈之細細閱讀了該書,發(fā)現(xiàn)這真是一本難能可貴的著作??僧敃r胡愈之還不完全了解斯諾的情況,對于這部書中談的內(nèi)容是否切實可靠,還不能肯定。于是,他去找上海中共臨時辦事處的劉少文了解情況。
劉少文剛從陜北回來不久,他告訴胡愈之:斯諾確實到了陜北,毛澤東親自接待了他,他們之間談了很長時間;斯諾的許多材料,都是經(jīng)過記錄、翻譯,又經(jīng)毛澤東審定的,所以書的內(nèi)容是可靠的;從斯諾文章表達的態(tài)度看,對我們也是友好的。經(jīng)過這樣一番了解,胡愈之決定組織人,馬上把這部書翻譯過來。
當時,胡愈之與一些進步文化人組織了一個“星二座談會”,即每周星期二在上海八仙橋青年會地下室餐廳集會,討論研究抗日宣傳問題。在一次座談會上,胡愈之提出翻譯出版這本書。大家聽后,一致支持這項工作。
胡愈之雖然決定翻譯這部書,可是并沒有什么資金支持。理解這樣情況的人,都同意參與翻譯該書,同時相約不取稿酬,有能力者還為書的出版奉獻一點資金。胡愈之找到斯諾,希望他能將該書交由他們翻譯出版。斯諾表示支持,他不僅將自己珍貴的樣本贈送出來做翻譯底本,還將版權(quán)無條件讓出。
《紅星照耀中國》一共12章,30萬字,由12人每人分譯一章。沒有更多底本,這個珍貴的樣書,被拆散開來,各人回去自己翻譯。
作為組織者,胡愈之做了大量工作。首先,作品中的許多內(nèi)容,在以前是完全不了解的。一些事件、人物,幾乎不知道該如何翻譯。胡愈之一方面找斯諾進行詢問,另一方面通過從陜北根據(jù)地回上海不久的劉少文了解。
斯諾告訴胡愈之,他在陜北與周恩來談話時,是詳細作了記錄的,之后再念給周恩來聽,經(jīng)過周的核正,才寫成校訂過的草稿。對毛澤東的采訪,是吳亮平做的翻譯,連續(xù)十多日。當時毛澤東談興很濃,有時甚至通宵達旦。毛澤東在講述時,斯諾先按口譯的英文記下,然后整理、進一步謄清,再由中英文俱佳的黃華(后曾任外交部部長)翻譯為中文,交毛澤東。經(jīng)毛澤東審閱、修改后,將修改內(nèi)容再通過黃華在英文稿上改訂,退還斯諾。所以有關(guān)毛澤東的談話部分,斯諾認為是忠實談話者原意的。這一部分,成了后來許多年人們了解、研究毛澤東的最原始,也是最基礎的材料。
編輯:曾珂
關(guān)鍵詞:西行漫記 紅星照耀中國 胡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