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合理補償才對得起抗洪中公民的奉獻
因在洪災中用卡車裝載石頭堵住潰口,幫助湖南華容縣新華垸潰口順利合龍的民間卡車司機,被輿論形象地稱為“卡車敢死隊”。日前,華容縣政府就征用補償與16位司機達成一致。據(jù)了解,補償包括評估的車輛價值、誤工費和獎勵三個部分。車輛價值由司機提供的購車發(fā)票、使用年限和折舊情況決定。華容縣政府按照車輛核載噸位以40個工作日進行誤工補償,每車每天400至1000元不等。另外,每名司機還獲得1萬元見義勇為獎金。
大災面前,積極參與救災,對公民而言是召喚也是責任。盡管如此,對“卡車敢死隊”的舍小我保大我,仍應給予必要、適當?shù)难a償。這既是合理報償,也是基于激勵善舉的必要,更重要的是,在法治社會中,為公共利益征用公民財產(chǎn)應予補償,是基本的法律原則。
華容縣政府的補償方案,彌補了司機們的大致財產(chǎn)損失,又對他們額外進行了物質(zhì)和精神雙重獎勵。當?shù)赜行Ы档土藶暮p失,正氣得到弘揚,司機獲得了應有的補償、獎勵,這是個多贏結局。就此角度看,當?shù)責o疑為全國樹立了一個標桿,對未來其他地區(qū)的搶險救災不無示范意義。
但不得不說,當?shù)刈龇ㄈ允恰暗胤綄用娴奶剿鳌薄M管目前我國《憲法》、《物權法》、《防洪法》、《突發(fā)事件應對法》等法律都規(guī)定,被征用的財產(chǎn)事后應當及時返還,財產(chǎn)毀損、滅失的應給予補償,但在誰來補償、如何補償、補償時限、補償不足如何救濟等問題上,至今仍然沒有規(guī)定可以援引、沒有標準可以參照。這意味著,如果政府征用不當、補償不足,要想維權救濟,將會面臨許多障礙。
這并非杞人之憂:2008年汶川地震時,北川縣漩坪鄉(xiāng)遭受重創(chuàng),交通全部中斷,物資無法運入,為解決燃眉之急,漩坪鄉(xiāng)政府緊急征用商家物資用于救災,并承諾給予補償。但事后商家討要補償時,涉事鄉(xiāng)政府卻稱征用物資的登記冊丟失了,無法核實每個商家被征物資的價值,只能象征性地給予補償。結果,自稱被征用了10萬物資的超市老板只獲得了7000元補償。
就法律規(guī)定而言,一個籠統(tǒng)的“適當補償”給政府留下了太大的彈性空間。究竟何為“適當”,可謂見仁見智。一些地方政府以“公共利益”為由,對征用補償標準簡化計算,未能涵蓋被征用人的全部損失。這顯然不妥。
縱觀部分發(fā)達國家,政府征用奉行“完全補償”的標準可能更合理。以日本為例,政府不是簡單根據(jù)財產(chǎn)價值進行補償,而是著眼于維持被征用人的生活標準進行補償。如村民房屋耕地被征用,政府會從恢復并持久維系以往生活條件的標準進行補償。
拿“卡車敢死隊”來說,補償了車輛的毀損折價外,車輛運營利潤、重置新車的成本等是否也該納入補償或獎勵范疇,就值得考慮。從鼓勵公民勇于救急救難的角度講,應該充分考慮進去,不能讓抗洪中奉獻的公民吃虧。
歸根結底,在重大災害或者突發(fā)危機面前,政府當然有權臨時征用公民財產(chǎn)。但天平在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財產(chǎn)權利之間,不宜過分傾斜。當務之急是,在立法層面明確政府征用補償必須涵蓋公民的全部損失,包括已經(jīng)造成的損失和未來必然發(fā)生的損失。在此基礎之上,各級地方政府還可根據(jù)當?shù)氐奶厥馇闆r,進一步細化補償標準、明確維權救濟渠道。
□鄧學平(京衡律師集團上海事務所律師)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抗洪 公民 合理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