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互聯網+”中看更要中用
大力建設云平臺、上馬大數據工程、開發(fā)各類客戶端……最近一段時期以來,各地各部門積極響應和落實“互聯網+”行動,大手筆謀劃“互聯網+”項目,都試圖搶占移動互聯時代發(fā)展先機。
然而,記者在一些地方和部門采訪時發(fā)現,由于整體規(guī)劃缺失、協作缺失、條塊分割嚴重等原因,一些“互聯網+”項目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的苗頭明顯,中看不中用的項目不少,這些現象值得警惕。
當前,推進“互聯網+”已經處于國家級戰(zhàn)略的高度,是政府推行簡政放權的重要手段,更是我國經濟轉型發(fā)展的突破口。如何做好整體規(guī)劃,加強標準建設和協同推進,防止一哄而上造成資源浪費,必須引起各級政府的重視。
推進“互聯網+”最難的不是技術,而是體制機制的創(chuàng)新、是政府的自我革命。規(guī)劃先行是防止政績工程和重復建設的第一步,這也是提升項目科學性的重要手段。在推進“互聯網+”行動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對云計算、大數據等平臺進行科學規(guī)劃布局,有關部門和地方需要統籌規(guī)劃好和其他部門及地方的互聯互通,科學設定好規(guī)劃目標。同時,把好審批關口,加強績效考評和審計督察,將有限的資金用到刀刃上,杜絕腐敗的產生。
互聯網的實質和關鍵在互聯,難點也在互聯。推進“互聯網+”行動,就需要從互聯入手,大力推進標準體系建設,消除各部門和各地之間的信息壁壘,形成暢通互聯的網絡環(huán)境,絕對不能搞成“花架子”。
一些地方出現的辦證難、辦事難,很大程度是因為一些部門和地方的數據不能實現共享,沒有實現大范圍的協同推進,導致互聯網并沒有給公眾帶來實實在在的便利。如果通過部門協同推進“互聯網+”行動,共享云平臺、服務器等硬件設施,建設一個可以實現數據交換和共享的平臺,并簡化辦事流程,就讓公眾能享受便捷的一站式公共服務,辦證難等情況就能得到切實好轉。
推進“互聯網+”需要借助市場化運作手段,主動接受公眾評價,公眾和專業(yè)人士的監(jiān)督也需要及時跟進。目前,我國有一大批互聯網企業(yè)和科研院所已經建立起了云平臺或者超級計算中心,政府通過購買公共服務的方式,就可以享受到專業(yè)的技術服務,這也是推進“互聯網+”行動的重要途徑。當然,各地各部門在推進“互聯網+”行動的過程中,還需要特別重視信息安全、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等問題,在確保萬無一失和不搞重復建設的前提下,讓“互聯網+”紅利真正惠及廣大群眾。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互聯網+ 大數據 云平臺 移動互聯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