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yī)·問藥>醫(yī)訊同期聲醫(yī)訊同期聲
關注:仿制藥審批太難了!
原標題:仿制藥審批太難了!(關注)
宋嵩繪
前文回顧
8月10日,本報第十七版(經濟周刊版)刊發(fā)整版報道《創(chuàng)新藥臨床審批為何這么慢?》。
報道指出,我國一個創(chuàng)新藥從遞交臨床申報材料到拿到許可批件,一般需要18個月,堪稱世界之最。臨床審批曠日持久,已成為制約我國創(chuàng)新藥研發(fā)的最大瓶頸。
報道指出,破解創(chuàng)新藥臨床審批慢難題應當正本清源、改革創(chuàng)新:破除體制限制,讓藥審中心社會化;思想上解壓,摘掉終身負責制和第一責任人這兩個“緊箍咒”;摒棄仿制藥思維,制定符合創(chuàng)新藥特點和研發(fā)規(guī)律的審批流程;設立專門的創(chuàng)新藥審評部,對創(chuàng)新藥優(yōu)先審評。
“與創(chuàng)新藥相比,仿制藥的審評時間更長。”近日,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一個仿制藥的臨床審評時間平均3—4年,上市審批也差不多需要這么長時間。這意味著,一個仿制藥從遞交臨床申請到拿到上市批件,要用六七年甚至八九年。
“既要重視創(chuàng)新藥,也不能忽略仿制藥。”專家們指出,仿制藥審評時間過長引發(fā)的問題同樣不容小覷。
仿制藥待審任務堆積如山
《2014年度藥品審評報告》顯示,2014年國家食藥總局藥審中心接受新注冊申請8868個,比上年增加了1258個。盡管去年他們完成了5261個注冊申請的技術審評,比上年增加了12.9%,但由于接受任務量較上年增加了16.5%,所以待審任務積壓量進一步增加——截至2014年底,待審任務總量達到18597件,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362件。其中,仿制藥的待審任務占了絕大部分。
“如果照此下去,仿制藥的臨床待審任務就像一座越積越高的大山,讓人看著都害怕。”李寧說。
專家們指出,仿制藥審批時間過長,后果同樣很嚴重——
不能及時滿足百姓用藥需求。李寧、李衛(wèi)平指出,從理論上講,如果審評審批及時,國外的專利藥今天過了專利保護期,我國的仿制藥第二天就可以上市。這不但保證了患者及時用藥,還大大減輕了經濟負擔:第一個仿制藥上市后,價格只有專利藥的1/3;第二個、第三個仿制藥上市后,價格就分別只有專利藥的1/4和1/5。但由于審評的時間過長,國外的一些專利藥過期后我國的仿制藥還上不了市。
給藥企發(fā)展造成很大困難。郭云沛指出,雖然仿制藥的研發(fā)投入比創(chuàng)新藥少,但一個也得花幾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仿制藥的臨床申請遲遲得不到批準,無異于延長了上市時間,造成許多藥廠資金積壓、生產線閑置。
導致申報量越來越多,形成“越長越報、越報越長”的惡性循環(huán)。據(jù)李衛(wèi)平介紹,由于等待的時間太長,一些企業(yè)抱著“占座”的心理,研發(fā)還沒完成就去申報、排隊,使本來就緊張的審評資源更加緊張。
據(jù)專家介紹,因為前期等待的時間太長、投入的經費太多,一些企業(yè)甚至想方設法在研發(fā)和臨床中造假,以求順利通過臨床和上市。
“仿制藥市場占比96%,不僅保障了我國百姓的基本用藥需求,其技術水平也是做創(chuàng)新藥的基礎。”張象麟說,“此外,審評資源就這么多,仿制藥和創(chuàng)新藥就像捆在一根繩上的螞蚱,前者的審批積壓問題不解決,后者的審批也很難快起來。”
從根本上解決重復申報問題
為破解積壓難題,國家食藥總局最近采取了多項措施,包括——
加人。在120個編制的基礎上,今年新招了70位審評員。
加費。5月27日,最新的《藥品、醫(yī)療器械產品注冊收費標準》和實施細則出臺,收費標準大幅上調。以國產新藥注冊收費為例,調整后的收費標準從原來的3.5萬元上漲到62.4萬元,是此前的17.8倍。
對此,專家們認為,上述措施固然有助于提高審評效率、限制低水平重復申報,但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他們認為,關鍵是要找準病根、對癥下藥。
“除了審評人手少、注冊收費低外,企業(yè)大量重復申報、擠占審評資源,是審評積壓的重要原因。”郭云沛說,在2013年新申報的2427個仿制藥申請中,已有20個以上批準文號的有1039個,占申請總量的42.8%;已有10個以內批準文號的為932個,占申報總量的38.4%。“仿制藥重復申報可以說是觸目驚心,這個問題不解決,審評效率沒辦法提高。”
“我們還要問一下:仿制藥大量重復申報背后的根源是什么?進來的審評事項都是必要的嗎?哪些好的制度應該抓緊推行?”張象麟指出,“破解審評積壓問題應該從根本上考慮、從制度上著手,除舊立新,該取消的就取消,該實行的就實行”。
編輯:趙彥
關鍵詞:仿制藥審批太難了 實行上市許可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