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流行歌曲是每個年代的腔調
李宗盛
馬世芳
主題:今晚,請將耳朵借我
——馬世芳新書《借我耳朵》《歌物件》講座
嘉賓:李宗盛、馬世芳
時間:6月25日19:30
地點:臺北信義學堂
圖文整理提供:讀冊生活 新經典文化(臺灣)
戲,已經拉開序幕
1989年,馬世芳開始做廣播,整整25年,他笑稱自己也許可稱是資深廣播人,但以前的他,從未想過自己會走上廣播這條路。母親陶曉清,1966年開始做廣播節(jié)目(19歲),是全臺最早開始在電臺介紹西洋流行音樂的DJ之一;1970年代,民歌運動開始,陶曉清女士成為大家口中的“臺灣民歌之母”。
這些人,都曾經去過他家的客廳
投影布幕出現一張合影,照片上是年青的李宗盛、蘇來等人,大家群聚而坐,在鏡頭最前方,鄭怡巧笑嫣然。
馬世芳童年的記憶,大抵與這張照片相去不遠——家中的民歌手來來去去,大多是大學生,見了面還要叫聲叔叔阿姨。但對于這樣的場景,年幼的他通常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
當年的李宗盛,大家叫他小李,他自覺除了做音樂這輩子不會有什么出息,只能把音樂做好。他是那群民歌手中最會說笑話的人,現在回想起來,馬世芳覺著他是取悅別人來掩飾自己有點兒慌的感覺。
有一天,這樣的小李來到家里,和母親深夜長談完,小李留下了一張紙離開——那是他明新工專的成績單,上面都是紅字。
那是1980年左右,李宗盛就讀明新工專,木吉他合唱團的成員之一。
生命中的精靈,一切從這里開始。
從《生命中的精靈》(1986)之后,李宗盛成為數以億萬計人生命中的一部份。他是一個非常認真的音樂人、了不起的創(chuàng)作者。
這些年的李宗盛有另一個身份,除了作詞人小李、作曲者小李、制作人小李,他也是制琴師小李。
馬世芳講了一個“很詩意”的小故事:為了制琴,李宗盛用砂紙去磨琴身,手長繭后磨掉一層皮再長出新的皮;于是在入境香港時進不了關-因為手指反復脫皮,已經采不到指紋。“這是一個‘重新發(fā)明自己’的故事:他把舊的身份整個磨掉了,也因此有了另一個新的身份——制琴師。”馬世芳說道。
編輯:羅韋
關鍵詞:李宗盛 馬世芳 往事 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