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孫文輝:尋找屬于自己的句子
作者:孫文輝
幼時無書可讀,便常常對著墻上的日歷簿出神。大人們看日歷,主要看“宜”和“忌”,我則喜歡讀每一頁日歷邊沿的句子。早期的日歷收錄的多是農(nóng)諺,諸如“夜來三潮雨,暗天十八日”“頭伏蘿卜二伏菜”之類。這些句子上通天時,下諳農(nóng)事,每一個生長于大地上的人都有親切的體會。
有段日子電視上播《聯(lián)林珍奇》,主人公叫凌大岫,他自小擅長對對子,在或令人捧腹或催人淚下的故事中,我記錄了不少奇對異聯(lián)。譬如,同音對“雞饑盜稻童筒打,鼠暑涼梁客咳驚”,變音對“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拆合字對“此木為柴山山出,因火生煙夕夕多”等。面對著這些成雙成對的句子,誰會不震撼于漢語的神奇呢?我開始明白,每個句子的對面都有它的影子,這相當程度上定義了我日后的用語思維,甚至也影響了我的世界觀。
說來也有意思,我用掘黃花地丁賺的錢買的生平第一本書,也是關于句子的,書為《古今中外格言大觀》,里面洋洋灑灑上萬個句子,就像一座座句子累積起來的泰山,果真是“高矣,極矣,大矣,特矣,壯矣,赫矣,駭矣,惑矣”。這本書一度成為我的隨身卷子,學堂里自不必說,回到家在灶根間燒火的間隙,也會映著火光念上幾句,心里隨之亮堂起來。周日去地頭幫大人干農(nóng)活,實在乏味得慌,就去茅草舍里喝口水,讀幾段句子,心情也會舒暢不少。那些年,我就是用這些長針似的句子,一點一點刺破貧瘠生活的巨幕,接收到些許精神的陽光。
看的句子多了,自然養(yǎng)成了一種鑒別力?!陡裱源笥^》上記有“滿招損,謙受益”的句子,似太平正了,力道不足。我在別處讀到“天欲使其亡,必先令其狂”,不覺一震,原來變換句式可讓句子的潛力迸發(fā)出來。后來接觸了巴爾扎克的“傲慢是一種得不到支持的尊嚴”,還有斯賓諾莎的“驕傲看似與自卑相反,實際上卻與自卑最為接近”,發(fā)現(xiàn)一個概念放在相近或相反的概念里會獲得更好的定義,產(chǎn)生某種復調(diào)的效果。一個句子就像一個魔方,有時稍稍旋轉(zhuǎn)一下,就會組合出驚人的表達形式來。王維有詩云“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每次念來,都感覺眼前一片明艷,無限美好。后來我看到顧城把“紅豆生南國”拆解成“紅豆生出了南國”,不禁跳了起來:這是何等壯觀的春?。?/p>
高爾基說:“開頭第一句是最難寫的,好像音樂里的定調(diào)一樣,往往要費很長時間才能找到它?!奔热蝗绱?,優(yōu)秀篇章的第一個句子就很值得關注。順著這個思路,我果然發(fā)現(xiàn)了不少經(jīng)典的句子。如魯迅《秋夜》首句“在我的后園,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以一種吊詭的語調(diào)敞開了一個不確定的文本世界,令人滿懷期待;馬爾克斯《百年孤獨》首句“多年以后,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蒂亞上校還無法忘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將未來、現(xiàn)在與過去神奇地交織在一起,營造出一種時光彎曲、重疊的迷幻氣氛……我貪婪地收集著這樣的句子,一面暗喜,一面驚嘆:這哪里是句子,分明是一顆顆奇異的靈魂,它們操著各自獨一無二的語言,言說著自己所見到的特異世界。
讀周作人作品的時候,我邂逅了日本的俳句,一下子被其吸引了。小林一茶有句云:“不要打哪,蒼蠅搓他的手,搓他的腳呢?!边@樣的心境何其細柔,何其素樸,五六歲時在盒子里小心翼翼地養(yǎng)蒼蠅的感覺,在我體內(nèi)復活了。由小林一茶很自然地見到了松尾芭蕉,以及他那無與倫比的《古池》:“閑寂古池旁,青蛙跳進水中央,撲通一聲響。”這是一種因“無相”而有“無數(shù)相”的句子,可以直抵人幽深的心性。莎士比亞說人生“充滿著喧嘩與騷動”,而在松尾芭蕉看來,人生是古池塘中發(fā)出的“撲通一聲響”,極其短暫,但又永久地回蕩在永恒的靜寂之中。
就這樣,我日復一日地收集著各式各樣好玩的句子,欲罷而不能,原本枯燥落寞的日子因此充滿了內(nèi)在的光芒。等大學畢業(yè)千回百轉(zhuǎn)與語文結(jié)緣后,我才對著大大小小的摘抄本,恍然大悟:原來這成堆的句子已為我完成了一場盛大的語文啟蒙。此后凡有人問我該如何學語文,我總會頗有心得地回復:收集別人的句子。人們以為我在開玩笑,便又問怎樣才能寫好作文。我借用海明威的話說:尋找屬于自己的句子。人們依然以為我在敷衍,殊不知,我已說出語文學習的全部秘密。(孫文輝)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句子 孫文 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