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悅·生活悅·生活
司徒元杰:細說吳冠中的香港情緣
新華社香港12月15日電(記者閔捷、朱宇軒)微蹙眉頭,凝神屏息,目光炯炯。在近日開館的香港藝術館吳冠中誕辰百年展上,吳冠中之子吳可雨見到這尊父親的雕塑時,禁不住潸然淚下。
香港藝術館首席研究員、該展策展人司徒元杰介紹說,這尊雕塑表現(xiàn)的是2002年吳冠中先生在香港藝術館樓頂平臺上為觀眾現(xiàn)場示范戶外寫生的故事。雕塑家吳為山先生用寫意、半抽象的手法,創(chuàng)作了一座真實、紀念式的銅像,再現(xiàn)了吳冠中先生的創(chuàng)作風格,也表達了他與香港藝術館的情緣。
從糞筐到餐車
在展廳的一角,一個農家用的藤編糞筐在這個藝術殿堂里格外引人注目。糞筐里還放了幾支畫筆和幾管舊顏料。而在另一個展廳,擺放著一架不銹鋼制的手推餐車,小車上也擺著顏料和畫筆,背景是巨幅的維多利亞灣海景照片。
這次展覽題為“從糞筐到餐車——吳冠中誕辰一百周年展”,據(jù)司徒元杰介紹,因為當年吳冠中在“文革”中下放到農村時,身邊畫畫工具很少,他就把糞筐改造成畫架,因此被戲稱為“糞筐畫家”。至于那個“餐車”,則是吳冠中2002年為香港藝術館作畫時,隨手拉來作畫架的?!斑@個餐車有特殊的意義:吳冠中之前有‘糞筐’時期,十分艱苦,但他成名了、有地位了,在創(chuàng)作上仍然使用隨意、簡單的方法創(chuàng)作。”司徒元杰說,從糞筐到餐車,串聯(lián)了我們展覽的兩個點,而兩點中間就是吳冠中的人生起伏、風風雨雨和坎坎坷坷。
本次展覽展出了吳冠中不同時期創(chuàng)作的一百件作品,有油畫,也有中國畫。在過去30年間,吳冠中和他的家人先后6次共捐贈給香港藝術館450件作品,這些作品會在日后的展覽中陸續(xù)呈現(xiàn)給觀眾。
1994年前后,香港藝術館開始做一些20世紀中國繪畫的展覽。司徒元杰也有機緣結識了吳冠中先生。他在一次展覽中接受英文報紙的訪問,“我在旁邊做翻譯。他說了一句‘文盲可怕,美盲更可怕’,我一時不懂得怎么翻譯?!?/p>
“美盲”這個概念給司徒元杰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他說:“吳冠中先生有一顆濟世為懷的心,他不是說捐些錢出來作善款,而是用藝術、用美感,想讓普羅大眾都接受,掃除美盲。”
從知音到知己
2002年,香港藝術館舉辦了吳冠中更大型的回顧展。在一面白墻上,《雙燕》《秋瑾故居》和《憶江南》三幅畫從左到右依次排開。司徒元杰說,吳冠中看后說了兩個字“震撼”,并在一篇題為《被俘》的文章說“我已經被俘虜了”。
“三張畫剛剛好講述了吳先生從具象,半抽象、到很抽象的藝術發(fā)展過程?!彼就皆芑貞?,后來吳冠中將這三張畫捐給香港藝術館時說,這三個是他最愛的女兒,“我現(xiàn)在找到了戶好人家,我把她們全部嫁給你們香港藝術館”。
2010年春節(jié)前夕,司徒元杰曾到北京向吳先生拜年。那一年他又畫了4張畫,又全部捐給了香港藝術館。這一年是吳冠中生命的最后一年。這年春天,“獨立風骨——吳冠中捐贈展”在香港舉行。
“我和吳可雨拿著那最后的四張畫,一起飛回香港開記者會,把那四張畫放進展覽廳。我們開記者會的時候,我還記得是黃昏,大概開到7點多,接著我們幾個人就一起去吃飯。吳先生就在那一晚的11點52分去世了?!被貞浧鹱詈笠淮闻c吳冠中的交往,司徒元杰傷心落淚。
2018年,吳可雨代表父親吳冠中再次捐贈350多件作品給香港藝術館,這是最大的一批。吳可雨來香港舉行發(fā)布會時說,他和他父親都認為,香港藝術館在推廣吳冠中作品方面做得很好。吳冠中也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他用三個字形容香港藝術館:遇知音。
從江南水鄉(xiāng)到香港老街
白墻黑瓦,小橋流水,燕子翻飛。吳冠中風景畫蘊含著他對山河、祖國、民族的真情真愛。他曾說,童年看到“水波擴展的圖像給我留下美的印象,也可說是我抽象美的啟蒙老師?!?/p>
香港是吳冠中走進都會速寫和擷取創(chuàng)作素材的重要地點,這城市的舊貌新姿和蘊含中西結合的特色引起他作畫的興趣。他多次來港寫生,時常與夫人坐在香港老區(qū)的馬路邊,用他的藝術為香港漸漸逝去的歷史留痕。
1990年,吳冠中應邀來香港寫生,為即將拆卸的舊街和建筑物進行寫生,包括鳥街(康樂街)、花布街(永安街)、李節(jié)街等。吳冠中曾寫道:“我確乎愛那些古老市街的風采……”
2014年,香港發(fā)行的一套吳冠中作品的紀念郵票中,既有《雙燕》,也有《維港寫生》。
司徒元杰說,吳先生認為“群眾點頭,專家鼓掌”,他最關注的是群眾,所以我們在做展覽策劃的時候,為了把他的作品推廣給普羅大眾,香港藝術館用了很多手法,包括現(xiàn)場速寫示范、拍紀錄片、編童書等。吳先生也不斷地鼓勵我們,并捐作品出來,使我們的展覽更加豐富。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吳冠中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