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宋亞平中國畫賞析:瓔珞相銜通變生輝
中國藝術的天地里,山水畫是人文情思中最為厚重的一頁,山水畫不僅是遠離塵囂的藝術空間,也是一個人心靈豐富的精神家園。就像其人一樣,宋亞平的作品從眼底到心底,清澈見底。與她交往,陽光、輕松、踏實,有一種“知己如相憶,南湖一片風“的滌蕩。她的人又像她的作品一樣,很容易讓人感受到溪流、空氣、土地的氣息,生機盎然中,既有個性風采的抒寫,又有來自生活深處的清純;既有巾幗不讓須眉的潑墨寫意,又有剛柔相濟妙趣橫生的工筆線描。在她的作品面前,你會逃離心氣浮躁的喧囂,融入鳥聲蟬鳴的曠野,聽見絲絲縷縷花開的聲音及山川自然的呼吸,依稀還有著陽光的味道;仿佛風景之下,靈魂深處,尋覓已久卻回不來的時光質感,透過遙遠的時空穿越而來,道法自然地契合到柔軟的內心深處。
宋亞平,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陜西省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祖籍陜西禮泉。她的中國畫底色紹承其序,佳境可溯,是一種心中有束光,眼里有片海的高古情懷。中國山水畫歷來就是文人高士的心靈寄托,它承載著文人的浪漫情懷以及遠大理想,蘊藉著豐富的精神內涵和審美意象??梢哉f,中國畫“天人合一”的審美理想建立在儒道佛思想基礎之上,“寄情寓意”“緣物寄情”是其重要的表現形式。寫景是為了寄情入心,意與景匯、景與情通,才能產生“意境”,而“意境”則是山水畫的靈魂。因此,面向自然、融于自然、領悟自然的禪道心態(tài),形成了一種東方式的精神渴求、心理感應和審美傾向。宋亞平正是從這些深邃的哲學思想中領悟了山水畫的精神要義,以筆線為主的造型,以虛實相生的物象,溫潤和諧地將筆下的山水表現得絢爛而又朦朧,飄忽的色彩氤氳了山水草木的新鮮氣息,寫意的追求折射出表現物象時內心的激情,溫婉多彩的抒寫,就像積蓄了一夜的露珠,在晨光中閃爍,在畫面中蒸騰……技法上,宋亞平一改傳統(tǒng)“隨類賦彩”的程式,吸收中國傳統(tǒng)淺絳山水與青綠山水的精髓,借鑒和吸收西方色彩的合理元素,發(fā)揮中國傳統(tǒng)筆墨精神和西方繪畫中色彩變化的雙重優(yōu)勢,把色彩的陰陽轉化及冷暖對比巧妙地糅進傳統(tǒng)繪畫之中,以色造形,化色為墨,積筆見韻,別出機杼地建構出云煙浮游、詩意流淌、古風猶存的審美風格。
文化折射著一個民族的底蘊和情操,也折射著一方水土的向往與追求。宋亞平的國畫就其風致而言,傳承了“長安畫派”的精神內涵,但在山水畫的主題、形態(tài)與筆墨語言上又超越了傳統(tǒng),進入了一個更高層面的噴發(fā)期和豐盈期。噴發(fā)指其態(tài)勢,她的幽情遠思、凝碧集錦;豐盈是指境界和風致,是指國畫的人文精神和詩性本真。不難看出,宋亞平的寫意山水,瓣香的是何海霞先生潑彩一脈,畫幅上飛動著透明華滋的靈韻,落筆處盡寫空靈之美,虛幻之境。同時,她又打破了寫生與創(chuàng)作的界限,簡化了山水的形與輪廓,在空間的視覺轉換中體現色彩的層次感,捕捉光在山水中造成的虛實變化,襯托出山川悠遠,云水漸進的意趣……在她的筆下,水墨的性能固然可以把抽象的、主觀的意圖表現得淋漓盡致,繽紛多姿,但畫家卻并沒有回避自然界活躍的光感和色彩,墨的著色盡顯變幻無窮的虛虛實實,色彩豐富而又不艷俗,線與面交織著一幅水墨的樂章,色彩又溶匯成音樂的流淌,華貴中有野逸之味,野逸中有華貴之氣———有境無界,云水禪心。
含清拔與綺繪之中,寓神俊于簡靜之內,是中國氣質的審美感知。中國畫所謂的“留白”就是以水墨留出白痕,表現清拔與簡靜。這種白痕在宋亞平的作品中,多數用來表現云霧,也可以視作泉水,山徑和浪花,留白則要以墨色反襯,虛實相接,閑筆不閑。宋亞平擅長用長線條描水勾云,她以女性特有的細膩用中鋒畫云的陽面,以枯澀曲線勾云的陰面,這種筆法若隱若現,含蓄婉約,曲徑通幽中寫盡了江波萬態(tài)。其次,摹山繪石也每每空勾無皴,只用一根起伏變化的線條表現山石的結構,起筆墨跡厚重,直到墨色淡干飛白;寥寥幾筆如錐畫鐵的細線,不受事物外形的束縛,看似不經意,如行云流水,但卻意過留痕,擲地作金石聲,讓最本真的生命翩然起舞。
宋亞平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崇尚自然的理念,體驗大自然的存在本質,重在把握自然山水的氣勢、氣韻與生機,在自然山水向藝術造型的轉換中,貫注了深切的人文關懷意識。在審美形態(tài)上宋亞平更趨多元化,既有向古典和傳統(tǒng)致敬的意味,又不乏對立體感和現代性的追求;既有對人性自然的審美發(fā)現,又有將自然物象提純與精煉為精神的符號。欣喜的是,這些流露著天然豪格、玲瓏心思的作品,釋放的是自己內心情愫與張力,呈現的是畫家關于筆墨的打量與思考———它的超越性在于,昭示了一個人對藝術的忠誠、對生活的摯愛,對生命律動的尊崇和敬畏。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西安國學院院長)
編輯:楊嵐
關鍵詞:宋亞平 自然 中國畫 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