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讀圖今日讀圖
《國家寶藏》成“網(wǎng)紅”,喚醒全民族共享記憶
最高貴的儀式感
“曾侯乙的爺爺叫什么?”
“秦惠文王合上虎符的時候,是左邊先到還是右邊先到?”
“乾隆會怎么稱呼王羲之?羲之還是右軍?”
“宋朝如果賣燒餅,收入算是什么水平?”
每天凌晨兩三點左右,北大歷史系博士小王的微信群里總能收到一堆編劇團隊丟進來的稀奇古怪的問題。
文學(xué)總撰稿于新玲臨睡前都會把第二天做腳本需要確認的數(shù)據(jù)和細節(jié)提前讓她的調(diào)研員小王核查清楚。
主攻方向是秦漢史的小王,有時翻遍斷代史也找不到答案,他就會求助于北大歷史系的博導(dǎo),和朋友圈的小伙伴們。
從2017年4月進組起,于新玲開始高密度接觸中國頂尖級文物背后的奧秘。半年多的滋養(yǎng),讓她對文物、對史實、對劇本的創(chuàng)作充滿敬畏。
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細?!霸阶瞿憙涸叫??!庇谛铝嵴f,越是接觸文博專家,就越感覺自己的片面與狹小?!耙幌氲竭@,就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p>
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不止于新玲一個。當(dāng)11.9米的《千里江山圖》映入眼簾的那一刻,最先感到震撼的是李晨。
在故宮拍攝前,工作人員布光的全過程,他都是筆挺地站在那兒,開口驚嘆了好久。
湖北省的拍攝也同期進行。當(dāng)重達2567公斤的65個大小編鐘整整齊齊地掛在木質(zhì)鐘架上,呈現(xiàn)在眼前時,視覺總監(jiān)胡增鳴驚呆了。
演員王剛在向這件2400歲的編鐘投去第一眼的時候,徑直走過去,深深地鞠了一躬。
為保證鐘體恒溫恒濕,博物館僅允許攝像跟隨演員王剛進入盛放曾侯乙編鐘的玻璃展柜進行拍攝。歷史上,進出這口玻璃展柜的不超過5人。
編鐘和鐘架華麗的紋飾,取有人、獸、龍、花、幾何形等多種題材,陰刻、雕繪、線描、彩繪等多種技法,華麗至極。
王剛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脫了鞋,躡手躡腳進入玻璃罩,捂住口鼻,幾乎是屏住呼吸完成了拍攝。
為了看清紋飾造型,無法進去的胡增鳴,只得把半張臉貼在玻璃罩上,雙手撐在罩外的臺子上,感受這件文物歷盡滄桑的氣韻。
編輯:周佳佳
關(guān)鍵詞:《國家寶藏》 全民族共享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