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資訊收藏資訊
清玩”與文人生活美學
活潑之心:人生境界的開拓
眾所周知,明清是小品文昌盛的時代。而“清玩”“清賞”,則構成了明清小品文的大宗。
小品文之“小”,是相對于經(jīng)世文章、廊廟文學之“大”而言的。然而,就像林語堂所言,經(jīng)世文章“禁忌甚多,蹈常習故,談不出什么大道理來”,反倒是小品文“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調”,自由靈活,“‘宇宙之大,蒼蠅之微’無一不可入我范圍”,開拓了中國文藝的新境界。
宜興紫砂壺
以“清玩”“清賞”為主題的小品文,在這種境界拓展和提升的過程中居功至偉。按照明清文人的說法,“清玩”比之于廊廟經(jīng)濟,自然是“小道”,但“亦有可觀焉”——人們在“清玩”中所觀所感的,是“古今清華美妙之氣”,它可以拂去蒙在人心之上的食色欲望與世俗功利的塵垢,從而使人展露出自然的、活潑的本心。如同高濂在《遵生八箋》中所說:“坐陳鐘鼎,幾列琴書,拓帖松窗之下,展圖蘭室之中,簾櫳香靄,欄檻花妍,雖咽水餐云,亦足以忘饑永日,冰玉吾齋,一洗人間氛垢矣。清心樂志,孰過于此?”從活潑的自然本心出發(fā),人生所適,無非趣味,終能突破原始欲望和現(xiàn)實功利、道德的束縛,開辟出一種自由的人生境界。這自由,不是隨心所欲、為所欲為,而是心無掛礙,“隨心所欲不逾矩”。
當今時代,日常生活業(yè)已高度審美化,悅耳悅目之物,聲色各異、名目繁多,并且以幾何倍數(shù)日新月異地增長。置身于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的物的包圍中,我們如何在物的聲色之外,體驗“清”的趣味、創(chuàng)造美的生活、抵達自由的境界?這是時代向我們提出的挑戰(zhàn),也是我們返回歷史,尋找生活美學智慧的契機。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明清之際的日常生活啟蒙與美學轉向研究”[16CZW008]階段性成果)
(作者為東北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編輯:楊嵐
關鍵詞:清玩”與文人生活美學 文人生活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