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64歲農(nóng)民28年3次外出打工 因衰老被辭退再出不去
陳德才的女兒昔日在深圳留影
五
地處黔西南的塘山村掩映在一片喀斯特山群里,土地是這里最珍貴的資源。丁成松租來的土地大多藏在石頭山的邊邊角角,最遠的一處,離他家有一個多小時的步行路程,玉米豐收,要來回走30趟才能收完。家里的屋子修到一半就停下了,漆也沒刷。蹲在門前,丁成松用刀反復切割樹的葉子,他和妻子喜歡切細點,這樣牛吃起來好消化。
偶爾孩子也會怯生生地問他,學校要求買雙運動鞋上體育課,該咋辦。那時,丁成松會很難過,他看著大兒子黑黢黢的腳,指了指遠處自家藏在石頭山縫隙的地說:“這地天生就有肥地、瘦地,你看看我們家的地,那就是瘦地,種不出什么名堂。娃娃啊,你就生在瘦地里,沒辦法,只能認命啊?!?/p>
大兒子眼淚汪汪的,“知道了知道了,爸爸,我不要鞋了,你別說了?!?/p>
楊劍一度也認命了。凱里創(chuàng)業(yè)失敗后,他回到媳婦的農(nóng)村老家,整夜整夜地失眠,頭發(fā)一掉一大把,他提不起興趣也沒有信心去工作,每天在家里“混吃等死”。直到小兒子出生,家里一下子捉襟見肘,這個父親聽不得兒子的哭聲,他咬咬牙,出發(fā)了。
目的地,還是深圳,“又愛又恨的深圳”。
他從超市促銷重新起步,一步步做到了主管、經(jīng)理,再出走繼續(xù)創(chuàng)業(yè)。最開始那段日子,他一個人在深圳,嘴皮干疼,夜里想家,“不努力孩子就要餓死”,第二天又精神抖擻地去上班了。
楊劍感謝他的兒子,“如果不是他,我不會硬著頭皮再回深圳,也不會再去拼最后一把?!?/p>
在如今擁有好幾家店面的楊劍眼中,曾經(jīng)的自己和400個同鄉(xiāng),就像是一群跋山涉水的“群居動物”,終于來到深圳,還沒來得及享受陽光和食物,就在變化莫測的自然界前紛紛摔了跟頭。
“我們都以為這里有最好的條件。卻忘了大自然不會只有風和日麗?!彼f,深圳在短短時間內(nèi)完成了產(chǎn)業(yè)轉(zhuǎn)型,如果自身不跟著調(diào)整,等待的命運只會是被淘汰。
不過在他看來,這個過程近乎殘忍??此?00個人擁有400個命運分岔的路口,可大多數(shù)人“只有一個出口”,“灰撲撲地回老家了”。
幾年來被生活趕來趕去的陳德才學會了和生活握手言和,他在家養(yǎng)了一些豬和牛,想著多少掙點,也能為兒子娶媳婦出點力。小兒子的婚房還沒著落,大兒子更是連對象都沒有。
唯一能讓他心安的,是兩本朱紅色的臨時居住證。
當年離開浙江時,他把它們帶回了老家,放進了床頭柜,時不時拿出來看一看。紅色的印子還清晰可見,那是他眼中官方的“認可”。他等待著哪一天還能拖著衰老的身體回去,自豪地掏出臨時居住證,再豪氣地干上幾年,把兒子的婚房、車子掙出來,就像當年剛?cè)r那樣,用勤勞的雙手供小兒子讀完大學。
這個滿頭白發(fā)的老人舍不得扔這兩本早已過期的證件。他說,“不會有更好的選擇了?!?/p>
(除楊劍外,本文其余采訪對象均為化名)
編輯:梁霄
關鍵詞:農(nóng)民 打工 辭退 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