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章義和:思政課應更“接地氣兒”
自2005年思政課課改新方案實施以來,各高校都很努力,但教學效果很不理想,學生不喜歡上思政課,思政課受專業(yè)課排擠,思政課任課教師不被人看重。
思政課教師的委屈反映出高校思政課的定位問題。有一種要不得卻是普遍存在的觀念,即認為高校意識形態(tài)教育工作是思政課教師的事情,與其他部門和教師無關。正是在這種觀念的引導下,高校中各個教育單位各自為政,形成不了教育合力,甚至存在相互消解的現(xiàn)象。高校意識形態(tài)教育工作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不是僅靠個別部門或部分教師就可以完成和實現(xiàn)的,而是需要高校各個部門和全體教師的配合協(xié)作和共同努力。建議樹立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想,注重意識形態(tài)教育工作的整體性和嚴肅性。思政課作為高校意識形態(tài)教育的主渠道,應懷有崇高使命感,更新教學思路,探索教學規(guī)律,改進教學方法,不斷使意識形態(tài)教育工作落到實處;輔導員隊伍是高校意識形態(tài)教育日?;顒拥闹淞α?承擔意識形態(tài)教育的實踐功能;專業(yè)課教師雖不是直接從事意識形態(tài)教育工作,但應清楚在課程教學中所呈現(xiàn)的“三觀”會對學生產(chǎn)生影響,教書育人,做到知識教育與價值教育相結合;學校管理部門應落實管理育人的理念,多方協(xié)同,實現(xiàn)意識形態(tài)教育的目標和要求。
高校思政課的問題之一是教學內容缺乏說服力和吸引力。如《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充斥大量說教,無法吸引大學生的興趣;《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依然是黨史的政治性敘述;《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通篇皆是理論,或重要會議精神、領導人重要講話等。這樣的課程學生不信,教師心虛。希望組織相關專家,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對高校思政課的課目和教學內容重新建構。就思政課的教學目標來說,并不是單純令學生掌握理論和重要會議精神,而是讓學生了解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既要了解中國共產(chǎn)黨的奮斗歷史和努力方向,更要直面現(xiàn)實的理論困惑與實踐困境,指導學生了解國情,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目前存在的問題與困難。多接一些地氣,多講一些問題,以具體的事例引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真正明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yōu)勢所在。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最喜歡的思政教育形式。教育部和各高校應在這個方面多動腦筋,多花力氣,以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結果最終體現(xiàn)為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既準確掌握一定的科學的政治理論,能夠運用適當?shù)挠^察分析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法,同時也涵蓋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向上的政治生活情感體驗等不可或缺的內容。可目前各高校所進行的思政教育考核與評價和這一教育目標是不盡相符。實際上,課堂內的任何考核都不能準確反映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程度。一方面,不得輕易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政治素質的考核與評價,但教師應該掌握學生的基本特征和動向,并適時引導。同時,根據(jù)不同階段的教學重點和內容設置多種考核形式,可以適當引入心理學、社會學的一些測試方法,不宜采用標準化考試。對教師的考核同樣需要作出改變。目前,不少學校對教師的教學質量評價依賴于學生的打分。從實際情況看,那些受學生歡迎的、喜愛的老師,多數(shù)是因為其上課幽默風趣,因為其貼近學生心理,多講故事少談理論;還有一些老師無視我國社會實際,不加分析地運用西方的學術觀點批判當下中國實際,甚至毫無根據(jù)地大肆批判經(jīng)典理論,因觀點絕對、針砭時弊而受到學生歡迎,這樣的好老師評價標準,與思政課的教學目標是相悖的。那么,應該如何客觀評價思政課教師的績效呢?任何單方面的評價都是不可取的,也沒有絕對客觀的評價標準,只能綜合多方面的評價,如學生評價、專家組評價、同行評價、督導評價等。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與評價作為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連接點,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連接點。目前,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從實際操作,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與評價都還是一團亂麻,建議教育部組織相關專家進行研究。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思政課 學生 教育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