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江西修水現(xiàn)300多年歷史防洪堤 客家移民所筑至今完好
中新網(wǎng)江西修水4月16日電 (黃一魏 記者王劍)江西省修水縣文物工作者日前在該縣寧州鎮(zhèn)發(fā)現(xiàn)修建于清朝康熙年間的客家河堤。河堤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完好如初,仍在發(fā)揮著防洪、護田和交通出行的作用。
該段河堤長約400米,頂部寬度在60公分至100公分之間,高度約兩米,由石料砌筑而成。河堤所在的范塅村與陳寶箴、陳三立故居所在的竹塅村毗鄰,均屬客家人集聚的原桃里鄉(xiāng)。
據(jù)史料記載,客家人在遷徙至范塅后在當?shù)亟Y草為廬,開荒種地,繁衍生息。在狹長的河谷地帶墾荒種地,沿山腳造田,為避免水患,第一代客家移民陳友惠組織族人精心修筑防洪堤,時間長達五年之久。
修水縣文物工作者、黃庭堅紀念館原館長黃本修是該村八橫組人?!斑@段修筑防洪堤的歷史,在當?shù)仃愂虾忘S氏的族譜里均有記載,清康熙三十年客家人陳友惠自江西吉安府徙遷寧州泰鄉(xiāng)七都八橫,開荒立宅圍堰鑿圳,歷五年筑中莊河堤。到乾隆五十一年,陳公曾外孫黃學仁(字重遠譜名添任)由石門(范塅石門)移居八橫,完善中莊河堤,修橋梁于羅坎,曰‘壽星橋’。道光十一年后人立碑于橋頭,見《壽星橋碑》?!?/p>
82歲的村民黃保修介紹,這個河堤從他的父輩到現(xiàn)在都沒有出現(xiàn)過損毀,也沒有進行過一次維修。
“百年客家河堤,是勤勞敬業(yè)、自力更生的客家文化、客家精神的見證和體現(xiàn),是客家人的驕傲?!卑藱M新農(nóng)村建設理事會理事長的黃本修表示,將在新農(nóng)村建設中以客家河堤為載體弘揚客家文化,傳承老一輩客家人精神。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江西修水 歷史防洪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