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tǒng)戰(zhàn)理論 統(tǒng)戰(zhàn)理論
闡釋好參政黨的中國話語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是獨具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黨制度。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長期共存,是中國多黨合作制度建立的前提和基礎。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執(zhí)政的條件下,民主黨派何以定位,成為構建中國多黨合作話語體系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一、 參政黨:多黨合作話語體系的核心概念
參政黨是中國多黨合作話語構建的新概念。改革開放以來,民主黨派恢復組織活動并得到較快的發(fā)展,對民主黨派的政黨功能定位成為繞不開的話題。1989年《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的意見》首次提出民主黨派是“參政黨”,這是中國多黨合作理論的一次重大突破,成為新時期多黨合作話語體系構建的一個核心概念。
一是內生性。民主黨派是從中國的土壤中成長起來的政黨,是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產物。民主黨派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歷史的選擇、自覺的抉擇;民主黨派參加人民民主的國家政權,是擴大民主的本質要求。民主黨派作為參政黨,不是西方選舉型政黨的移植,而是從中國政黨政治的歷史實踐中演化而來的,具有鮮明的本土特色。
二是原創(chuàng)性。政黨的性質和實力決定了其在國家政權中的不同地位。在多黨競爭制度下,國家政權體制內的政黨有執(zhí)政黨與在野黨、反對黨的分野。在中國多黨合作制度下,民主黨派不是與共產黨分庭抗禮的在野黨或反對黨,也不是聯(lián)合執(zhí)政的黨。民主黨派的參政黨定位,是從其長期的參政實踐中提煉出來的,是原汁原味的中國話語。
三是標識性。“和而不同、民主集中”是中國多黨合作制度的理念和原則。中國多黨合作制度中的政黨主體不是平行并列關系,更不是自由競爭關系,而是共產黨領導下的團結合作關系。參政黨基于“堅持共產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作主相統(tǒng)一”的政治邏輯而發(fā)生,是區(qū)別于“在野黨”“反對黨”的新型政黨。
二、 主體性:參政黨共識度缺失的癥結指向
參政黨的共識度是中國多黨合作話語權的一個重要變量。話語表達不能自說自話,話語認同也不能搞孤芳自賞。只有打通政界、學界與民間區(qū)隔的話語言說,才有生命力。毋庸諱言,參政黨作為政治話語,主要局限于黨派系統(tǒng)和統(tǒng)戰(zhàn)系統(tǒng)的“圈內人”;參政黨作為學術話語,仍舊是國內外政黨政治研究的“生冷詞”;參政黨作為民眾話語,更是顯得曲高而和寡。尤為值得關注的是,有些模糊認識和錯誤觀點嚴重消解著參政黨的理論研究和話語傳播,如“俱樂部論”“聯(lián)誼會論”認為參政黨是結交朋友的平臺、擴大人脈的網絡;“花瓶論”“擺設論”認為參政黨無足輕重、可有可無;“非政黨論”“假政黨論”散布參政黨不以謀取執(zhí)政為目的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政黨;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參政黨話語共識度的缺失,究其根源,是對其政黨主體性的質疑或否定。
編輯:秦云
關鍵詞:參政黨 任世紅 中國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