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多中心社會抗洪減災機制不可繼續(xù)無力
政府不妨考慮下利用好市場機制,在緊急時刻多利用社會的力量,讓社會力量在大災的時候能夠快速“補充”上來救災。
最近南方連降暴雨,很多地方遭到洪水襲擊。氣象部門分析,今年汛期的降水量已經比1998年偏多5%,暴雨偏多6次。由于集中度不如1998年,所以災害的嚴重度目前還沒有達到1998年的水平,但和2000年以后的均值相比,經濟損失已經偏多51%,雖然受災面積、受災人口、死亡人口、倒塌房屋還處于偏少的位置。
這一方面說明,最近10多年來,防洪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減少了受災面積、受災人口、死亡人口和倒塌房屋。但另一方面,在防洪方面還有很大改善的空間,因為經濟損失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加大了。毫無疑問,要減少經濟損失,防洪能力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首先,最重要的是要針對性地排查任何暴雨災害漏洞,并找到解決問題的一個系列方案。比如堤防設施哪里有問題,如何緊急維修,如果緊急維修不到位,則需要采取什么樣的措施轉移人員,或者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對目標對象進行防洪防災臨時性加固等。對于山區(qū)居民點,則需要排查可能的地質災害點。只要發(fā)現(xiàn)有地質災害隱患,就需要立即組織人員轉移,減少生命損失。
城市也一樣,需要排查相關的防洪設施,在積水到達一定水平的時候,要授權交通警察及時斷路,及時疏導交通。而在暴雨條件下,城市的地鐵和公交車可以適當延長工作時間,而公共場所也可以適當開放,供公眾避雨等。在信息傳播上,不僅要提前提醒市民有暴雨降臨,應減少出行,而且在暴雨降臨的時候,對于災害和擁堵地點也不妨及時告訴公眾,讓公眾避免接近這些地方。
其次,在治理結構上,要單中心機制、多中心機制以及扁平化機制一起運作。單中心機制,是比較傳統(tǒng)的機制,它的好處是能夠及時集中信息,集中物資,然后集中決策,集中配置救災物資,集中力量解決大問題。多中心機制則可以在緊急的情況下不需要集中決策、集中指揮從而快速解決相對來說比較小的問題,很多情況下還會讓比較小的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tài),而不至于形成大的問題。而扁平化的機制,往往是市場的機制,市場機制在很多情況下快速發(fā)現(xiàn)哪里出現(xiàn)物資短缺,通過市場配送系統(tǒng)直接改善物資配置,從而提升抗災的能力。
就目前來說,單中心的抗洪減災機制已經越來越完備,市場機制也已經越來越發(fā)達,但多中心的社會抗洪和減災機制,目前來說還不夠發(fā)達。這說明,需要在平時多培育這方面的機制,因為沒有社會的抗洪和減災機制,光靠政府的機制以及現(xiàn)在的市場機制,防災抗災減災的成本會很大,而且很容易因為信息傳送的扭曲和中心決策的失誤而出現(xiàn)比較大的問題。這個時候如果有充分發(fā)達的社會機制,就很容易解決,至少是彌補很多比較局部的問題。
當然在緊張的抗洪救災減災面前去思考如何在平時培育多方面的抗災減災機制是比較奢侈的事情,但如果政府能夠很好地考慮到利用好市場機制,能夠在緊急時刻還想著多利用社會的力量,在大災的時候能夠快速得到社會力量的支持和發(fā)展,不僅對于眼下的抗災減災有利,對于長遠的抗災減災也同樣有利。
□毛壽龍(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抗洪減災 南方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