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劉繼賢:構建整治“為官不為”長效機制
部分領導干部中彌漫的“為官不為”等思想和行為不僅浪費國家資源,延誤改革和發(fā)展戰(zhàn)略機遇,而且危害干部隊伍,貽害社會,破壞政治生態(tài)環(huán)境和黨與人民群眾的和諧關系,損害黨和國家的事業(yè)。因此,必須建立長效機制,下大力整治為官不為的問題。
劉繼賢
第一,強化政治意識。為官不為者,表面上看只是工作態(tài)度和工作作風問題,實質上是嚴重的政治問題。為此,需要注重以下幾點:一是要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切實解決好干部思想認識這個“總開關”問題。二是要突出能力建設,著力提高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本領。三是要抓好專題教育,踐行“三嚴三實”常態(tài)長效。四是要加強正面引導,加快建設良好的政治生態(tài)。切實增強黨員干部“為官有為”的緊迫感,以實際行動反對為官不為這種隱性腐敗。
第二,明確職能定位。對職責沒有硬性規(guī)定,導致難以有效追究為官不為者的責任。為此,需要注重以下幾點:一是要明確崗位職責;二是要落實責任清單;三是要曬出負面清單。同時,進一步完善權力公開運行流程,暢通民意表達渠道,鼓勵群眾、媒體等社會力量的廣泛全面監(jiān)督。
第三,完善政策制度。整治為官不為問題的根本還是要靠制度。為此,需要注重以下幾點:一是要完善考核評價制度。治理為官不為問題,必須用好用實考核這根“指揮棒”,讓有為者有位,讓不為者坐不住、混不起、失掉位。二是要完善干部選任機制。要堅持“有為才有位,有位就要有為,為官就要為民”的用人導向,真正讓有為者有位。三是要完善干部退出機制。逐步暢通不稱職干部退出渠道,建立不合格干部正常退出機制。四是要完善干部激勵保障制度。形成“干多干少不一樣、干好干壞不一樣”的正向激勵效應。
第四,注重問責追究。不作為是一種“隱性”的“頑疾”,有些地區(qū)和部門對不作為問責和考核沒有明確規(guī)定,也沒有可供具體操作的措施。針對這些問題,要在三個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實行為官不為問責。真正讓為官不為者受到貶責。二是要加大問責追究力度。對工作不力、懶政怠政的,要采取通報批評、調整崗位、辭職辭退等形式,嚴肅追究責任。三是要構建嚴密監(jiān)督體系。發(fā)揮黨委和紀檢、工委、績效考核等部門的作用,對領導干部不作為行為加強監(jiān)督,從嚴管理。
第五,培養(yǎng)優(yōu)良作風。一是要繼承和培養(yǎng)勤政愛民的作風。二是要繼承和培養(yǎng)敢于擔當的作風。三是要繼承和培養(yǎng)真抓實干的作風。
(作者系全國政協(xié)委員、軍事科學院原副院長)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劉繼賢 為官不為 領導干部 強化政治意識 延誤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