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法官辭職何時不再是新聞
“初則喜正義之伸張,樂法律得施行,不屑媚俗,安于清貧。久矣疲命于雜務,掣肘各情形,荒于教子,未盡孝心……”近日,一則湖南某法官辭職信在微信朋友圈悄然走紅。該辭職信出自湘潭市岳塘區(qū)人民法院某法官之手,目前該院已接到這位法官的辭呈。
按照辭職信中的說法,“入職岳法十載,不可謂未堅持,耕耘民商一線,不可謂不專注,誠惶誠恐,未敢失卻初心”,看來是一名敬業(yè)的法官。因為“不思鉆營,佇山底久矣,再十年當仍如是”,還頗有懷才不遇之感。
就在前不久,湖北省丹江口市人民法院原常務副院長徐光明辭職“北漂”,并稱要實現(xiàn)當律師的夢想,當時發(fā)布的“辭職感言”同樣引發(fā)熱議。他所提到的辭職原因,與此次這位法官就有類似之處。
各行各業(yè)辭職跳槽人數(shù)眾多,為何法官辭職總受人關注?大抵是因為大眾對公務員,特別是公檢法隊伍懷有固有印象,扔掉傳統(tǒng)觀念里的“金飯碗”自然是稀奇事。辭職者所表露的職場無奈,正好戳中了公眾的神經(jīng)。
但公平地說,無論辭職信寫得如何文采飛揚,這位法官平時的工作狀態(tài)和業(yè)務水準,都是圍觀者不得而知的。久居基層而不得升遷,更是有多方面的原因,僅以“不思鉆營”概括略有些片面。說句不好聽的,你讓其他升上去的同事怎么想?
法官辭職的新聞頻繁見諸報端,也反映了從業(yè)者價值選擇日趨的多元化。既然自覺在此崗位上無法實現(xiàn)自身價值,更不談“干一行愛一行”,與其困守原地浪費光陰,選擇改換門庭應該是更理性的選擇。
本來,職業(yè)選擇都是個人自由。隨著“法官”、“公務員”身上籠罩著的特殊光環(huán)漸漸褪去,公眾越來越能將其作為普通職業(yè)看待,類似的事件才將不再成為新聞。
當然,只有出路多的人才敢辭職。從這個角度來說,法官們有底氣掛印而去,側(cè)面反映了社會對法律人才需求的增加。這對于法治社會的建設倒是一件好事。(楊 京)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法官辭職 微信朋友圈走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