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尤良英和她的維吾爾族弟弟
技術(shù)
麥麥提逐漸有了新的想法。他不再滿足于只是拾花。
尤良英在田間操作,他慢慢湊過來看。尤良英實在高興壞了,“你想學(xué)嗎?”
技術(shù)傳授,在兩種語言中轉(zhuǎn)換,有相當(dāng)難度。
間苗,無論尤良英怎么講,麥麥提就是不懂。
兩個人之間慢慢地出現(xiàn)了這樣的句式:
亞克西的(好的)留下來,索朗西的(不好的)拔掉。
教棉花打頂,說來說去,麥麥提就覺得沒必要。硬讓他干,麥麥提來了脾氣,胡亂揪,棉花苗給揪得亂七八糟。
小個子女人尤良英性子也上來了,打賭!拿棉花苗打賭。
尤良英在地邊一共留了300株棉花,100株不打頂,任它瘋長。100株任著麥麥提胡揪。另100株,按照尤良英的方法打頂。
兩人商量好了,如果麥麥提贏,尤良英要送上2000元錢;如果尤良英贏,麥麥提只輸10塊錢——一碗新疆拌面。
麥麥提把胸脯拍的山響,“兒子娃娃(男人)面子有,說話要算數(shù)!”
秋天到來了,從300株棉花上摘下來的果實被分別堆成三堆。
還沒過秤,麥麥提就認輸了,“拌面我請!”
尤良英卻拿麥麥提說過的話堵他的嘴,“兒子娃娃嘛,說話算數(shù),過秤!”
三堆棉花,不打頂?shù)?,280公斤;胡揪的,350公斤;認真打頂?shù)?,450公斤?/p>
麥麥提再無話說,他要來種子,把尤良英的種植方法完全“復(fù)制”到皮山,結(jié)果當(dāng)年棉花畝產(chǎn)量就翻了兩倍。
看到兵團調(diào)整種植結(jié)構(gòu)、開始建棗園,麥麥提又萌生了回家種紅棗的想法。在尤良英的建議下,麥麥提在皮山試著種下10棵棗樹、14棵核桃樹,結(jié)果全部成活。
尤良英夫婦揣著5萬元來到皮山幫著建果園,麥麥提卻猶豫了,萬一不掙錢怎么辦?
“有我做你的后盾不用怕。”尤良英拍著麥麥提。
教棗樹修型,麥麥提一剪子下去,剪掉的是果枝。
再剪,還是果枝。
眼看著一根根不該剪掉的枝條掉下,丈夫直跳腳,背著麥麥提使勁跟尤良英比劃。無奈之下,尤良英只好把丈夫支走。
麥麥提到底剪壞了多少樹?
尤良英笑,兩個手指伸出來——兩畝地。
“這個技術(shù)確實太難了,但我覺得一切付出都很值得。”站在麥麥提今天碩果累累的棗園,尤良英很自豪。
麥麥提越來越刻苦。漢字不認識,他把一大包肥料標簽一個個收好,各種顏色的分類,放多少肥料,各多少種,他背。
尤良英會設(shè)題考麥麥提,4畝地的棉花要施多少肥?什么肥?什么時候施?6畝地呢?
麥麥提非常聰明。2014年拾棗,他發(fā)明了用鼓風(fēng)機把棗吹到一起的辦法,相比過去用掃帚掃,速度既快,又避免紅棗的損傷。
鼓風(fēng)機在地里嗚嗚響,引發(fā)了很多人的圍觀。最后很多承包戶都請麥麥提帶著鼓風(fēng)機去幫他們收棗。
2014年,麥麥提的30畝桃核、紅棗豐收,不僅蓋起了5間水泥磚房,還添置了洗衣機、冰箱。
麥麥提逐漸脫貧了,開始琢磨著怎樣幫助村民增加收入。
見他第一次按照漢族人的方式種棉花時,鄰居們對他的行為不甚理解。“把棉花的芽掐掉?你怎么不把自己的頭砍下來?”
看到麥麥提的棉花每一株都多好幾個花骨朵,鄰居們便紛紛上門請教,麥麥提也毫不吝嗇,有問必答,幫他們買化肥、配農(nóng)藥。
即便是在阿拉爾的兵團干活,到了田間管理的關(guān)鍵時候,麥麥提會自己花180塊錢坐8個小時汽車回到皮山,十年來,他至少這樣往來上百次。
尤良英去皮山,一下車就發(fā)現(xiàn)一片片的棉花地,都是按自己教麥麥提的方法管理的,她驕傲極了。
聽說尤良英來了,很多村民就會自發(fā)到村口迎接,挨家挨戶地請她到家里做客,挨家挨戶請她指點技術(shù)。
村民們太熱情太淳樸了,尤良英哪家的飯都得去吃,一天連著好幾頓,肚子都快撐破了。
她說,一到皮山就覺得,自己被愛包圍著。在麥麥提的家,尤良英像個主人一樣招待客人,提著杯子就說,歡迎大家到我娘家來……
身處維穩(wěn)形勢復(fù)雜的南疆腹地,但麥麥提所在的村民小組,數(shù)百人中,沒有一人參與宗教極端活動。
編輯:王瀝慷
關(guān)鍵詞:尤良英 維吾爾族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