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探訪“全國第一乞丐村” 村民:我們替人背了黑鍋
原標題:探訪“全國第一乞丐村” 村民:我們替人背了黑鍋
一位小寨村村民帶著兩名孩子從村口的宣傳標語前走過 資料圖片
核心提示
乞討高峰
寒暑假,曾是乞討的高峰期。到了假期,小寨村在外“打工”的父母、爺爺奶奶,會趕緊把孩子接走,而這些聲稱在外“打工”的成年人,有一部分是在乞討,而小孩則成了他們乞討獲得暴利的工具。
所以,每到假期,當?shù)卣傄_大會,動員村民不要外出乞討,而要靠勞動致富,讓小寨人活出自己的尊嚴。
村民們說,聽的宣傳多了,他們也意識到,乞討是恥辱的,打工只要肯出力,經(jīng)濟收入也比乞討要高。
甘肅省岷縣中寨鎮(zhèn)小寨村,10年前,這個村莊因“乞丐村”聞名全國。盡管村民們盡力修復著因乞討而喪失的尊嚴,但“全國第一乞丐村”的稱呼,也成了這個村揮之不去的心病。
遏制小寨村的“乞丐”,也成為當?shù)卣囊豁椫匾ぷ鳌?0年來,雖然小寨村鮮有村民外出乞討,但外界對“甘肅岷縣外出乞丐”的報道,幾乎都要提及這個“乞丐村”,這也讓小寨村的村民感到了沉重的包袱。
近日,在北京、南京等地出現(xiàn)的岷縣乞討人員,又讓這個“乞丐村”走進人們的視野。
成都商報首席記者 王毅 發(fā)自甘肅岷縣
被人冒名
那些乞討人員,“沒一個是我們村的”
日前,北京、南京等地不斷曝出“全國第一乞丐村”小寨村的村民在地鐵上乞討,隨即,小寨村再次引起媒體關注。
小寨村的村主任方俊文,和政府工作人員一起去南京準備接回發(fā)現(xiàn)的7名乞討人員。可到了以后才發(fā)現(xiàn),這些乞討人員都不是他們村的,而是鄰近鄉(xiāng)鎮(zhèn),“小寨村”只是被人冒了名。
而小寨村村支書李文忠則很肯定地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在南京和北京發(fā)現(xiàn)的自稱是小寨村的乞討人員,被證實沒有一個是小寨村的。
村民們也有些哭笑不得,“自從小寨村因乞討出名后,附近地區(qū)的乞討人員被發(fā)現(xiàn)后怕丟人,都說是小寨村的,小寨村是替人背了黑鍋”。
李文忠說,小寨村2060人,今年尚未發(fā)現(xiàn)有人在外地乞討。在8月10日,中寨鎮(zhèn)和小寨村的干部們,還對村里逐家逐戶進行了排查,外出打工的人家都一一核實去向。每年,當?shù)卣紩Υ迕襁M行這樣的教育和排查,遏制乞討已成為當?shù)氐囊豁椫匾ぷ鳌?/p>
如今的小寨,人們對乞討諱莫如深,問及的村民只會說,“我沒出去過”,但對其他一概不談。一位村民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大家都知道乞討是丟人的事,以前即使出去乞討,也都是說“打工”,幾家關系好的一起出門,方便有個照應,但回來了也不說。
2005年,作為這個村子的第一個大學生,李玉平在他就讀的小寨初中的校報上,發(fā)表了一篇題為《致全鄉(xiāng)中小學生的一封信——別跪了,小寨人,站起來》的文章,號召小寨人放棄乞討,靠勞動掙錢。
此前,媒體關注這個甘肅南部的偏遠村莊,以“全國第一乞丐村”這種村民們認為并不光彩的方式聞名全國。
小寨村,周圍土地貧瘠,村民們在石頭山上開墾土地,種上一季青稞、玉米,有沒有收成全看天意。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農(nóng)閑時分,乞討,曾是這個小村莊的謀生途徑,漸成風氣。一部分早期出門乞討的人,帶回了錢,甚至蓋起了樓,人們外出乞討從要饅頭到要錢,從填飽肚子到發(fā)家致富。
7歲時,李玉平就被父親帶著到外地乞討。最后,他要求父親送他上學,得以考上一所職業(yè)院校,也從此改變了自己的人生。李玉平曾吐露心聲:“當時乞討氣氛很濃,越來越嚴重,我實在看不下去了。”也正是他“自爆家丑”的舉動,讓全國媒體蜂擁而至。
小寨村的人說,媒體報道后,“像被活生生地扒光了衣服”。小寨村的人們開始自我修復喪失的自尊。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全國第一乞丐村 背黑鍋 小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