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理論>統(tǒng)戰(zhàn)新語
堅定不移將改革開放推向前進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作出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決定》,彰顯了中共中央堅定不移將改革進行到底的堅強決心和使命擔當,吹響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我們要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chuàng)新,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尊重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把經濟體制改革作為改革重點。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爭當改革的促進派、實干家,堅定不移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扎扎實實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
要進一步解放思想,進一步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進一步激發(fā)和增強社會活力。這是進一步深化改革的前提。從歷史上看,任何一場社會變革,無不是以思想解放為先導的。思想解放的程度,往往決定了社會變革的深度。中國改革的興起,是以解放思想為先導的,改革的深化也有賴于思想的進一步解放。其實,整個改革開放過程,就是一個不斷解放思想、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的過程。改革越是深入,就越需要這種解放思想、大膽探索、勇于開拓的精神狀態(tài)。要通過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等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fā),讓一切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要始終堅持人民立場。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指出:“我們推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讓國家變得更加富強,讓社會變得更加公平正義、讓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比嫔罨母?,無論改什么、改到哪一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價值取向不能變”。貫徹落實這一改革價值取向,要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體現(xiàn)在改革全過程,做到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進什么,通過改革給人民帶來更多獲得感,要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著眼創(chuàng)造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huán)境,不斷克服各種有違公平正義的現(xiàn)象,使改革發(fā)展成果更多惠及全體人民。要堅守改革開放初心,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檢驗改革成效的標準,做到“凡是有利于黨和人民事業(yè)的,就堅決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凡是不利于黨和人民事業(yè)的,就堅決改、徹底改、一刻不耽誤地改。”要推出一批能立得住、群眾認可的硬招實招,處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關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為。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任務越重,就越要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越要善于從人民的實踐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張,不斷為全面深化改革夯實群眾基礎。
要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尊重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人民群眾是改革開放的主體,也是推動改革開放的決定性力量。改革開放是億萬人民群眾自己的事業(yè),只有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和主動性,才能取得改革的成功。我國40多年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改革開放中的許多新事物、新創(chuàng)造,都是廣大基層干部群眾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中央把基層干部群眾創(chuàng)造的經驗加以概括提升,形成政策加以推廣,才形成了轟轟烈烈的改革開放浪潮。事實表明,只有充分調動廣大干部群眾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才能把改革開放不斷引向深入。農村改革是這樣,城市改革也是如此,其他方面的改革同樣如此。以往的改革開放靠的是人民群眾,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更要依靠人民群眾。人民群眾過去是、現(xiàn)在是,將來也依然是改革開放的主體和動力。這是改革開放中的歷史唯物主義。其實,尊重群眾就是尊重實踐,尊重群眾的實踐就是尊重歷史、就是尊重人民群眾。歷史是人民群眾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
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經濟體制改革作為改革重點。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了經濟建設是黨長期的中心工作,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經濟是基礎,發(fā)展是執(zhí)政興國第一要務,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實踐證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路線,是黨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是民族振興、國家富強的法寶。我們一定要倍加珍惜,牢牢把握,始終不渝地加以堅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就必須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深化改革是全方位多領域的,可謂千頭萬緒,但經濟體制改革是重點。經濟體制改革對其他領域改革具有重要影響和傳導作用,重大經濟體制改革的進度決定著其他領域改革的進度,具有牽一發(fā)動全身的作用。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就必須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不動搖。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著力健全更好發(fā)揮市場作用的體制機制。當前,政府職能轉變還沒有到位,宏觀調控、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市場監(jiān)督等領域還亟待加強。市場秩序不規(guī)范、生產要素市場發(fā)育滯后、市場競爭不充分等問題影響著經營主體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要圍繞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更好地促進經濟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調動廣大干部群眾積極性主動性。
要切實把改革舉措落到實處?!翱照務`國,實干興邦”。改革重在落實,也難在落實。當前,我國的改革開放又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關頭,全面深化改革將進一步觸及深層次利益格局的調整,改革的復雜性、艱巨性和敏感性更加突出。能否堅定信心、凝聚力量、攻堅克難,確保各項改革舉措落地生根,直接決定著改革的成效。如果不沉下心來狠抓落實,再好的目標,再好的藍圖,也只是水中月、鏡中花。必須聚精會神抓落實,抓鐵有痕,踏石留印,反復抓,抓落實,直到抓出成效。
改革推進到今天,比認識更重要的是決心,比方法更關鍵的是擔當。廣大黨員干部要把抓改革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爭當改革促進派、實干家,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抓住關鍵,持之以恒,直至抓出成效。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要親自部署,親自抓關鍵環(huán)節(jié),親自抓落實,一直抓到底。要勇于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不能高高在上,不能只說不做,夸夸其談。要健全激勵體系,強化責任擔當,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把那些想改革、謀改革、敢改革、善改革的干部用起來。
干工作,抓落實,最終要見成效。我們黨實施改革開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提高全體人民的生活水平。要把是否促進經濟社會發(fā)展、是否給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作為改革成效的評價標準。這就要求我們,要從人民利益出發(fā)謀劃改革思路,人民群眾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什么,推進什么,人民群眾有所呼,改革有所應,使改革符合人民群眾意愿,得到人民群眾擁護。
改革的源泉在人民群眾之中,改革的活力在民間,改革的動力在民間。要充分尊重和發(fā)揮地方、基層、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既鼓勵改革創(chuàng)新、表揚先進,也允許試錯、寬容失敗。堅持眼睛向下、腳步向下,了解基層群眾所思所想所盼,使改革開放更符合實際,更接地氣。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已經吹響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號角,我們要以解放思想,勇于創(chuàng)新,鍥而不舍,求真務實的優(yōu)良作風推動各項改革舉措落到實處,全力推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的各項改革任務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作者系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建部教授]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