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窺探中國“秘密”:老外鏡頭下的改革開放40年
這群老外,窺探中國“秘密”40年!
1978年,中國進入時間敘事中的“特殊時刻”。
從那一年出發(fā),改革開放的中國真正走向世界,而世界由此看到日新月異的中國。
一轉(zhuǎn)眼,已是40年。
這40年,由中國人書寫的同時,也被一群外來者記錄。
他們來到中國,停留在中國。
他們用鏡頭、用腳步最直觀地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從南方,到北方,再到邊疆;從最初,到后來,再到如今……
他們,就是一群曾經(jīng)或者今天仍活躍在中國的外國攝影師們。
83歲高齡的日本著名人像攝影家齋藤康一,過去40年間在中國拍攝了數(shù)萬張照片,今年11月,他回到中國舉辦了攝影展。
▲資料圖片:11月4日,齋藤康一在北京中華世紀壇舉辦攝影展《40年回眸》。
“中國經(jīng)濟持續(xù)增長,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發(fā)展速度遠遠超過我的想象?!庇H眼見證了中國發(fā)展變化的齋藤如是說。
而這一奇跡的起點,正是1978年。
那一年前后,齋藤康一反復(fù)來到中國,大街上富有朝氣的年輕人,社會中涌動的巨大能量,都讓他深深著迷。
他快速按動快門,記錄下那個特殊年代里的中國“秘密”:
1978年的北京,在天安門廣場上,一處國營拍攝點中,幾位軍人正在等候拍照。
清晨的長安街,幾輛三輪車滿載廢品。而在40年后,中國已經(jīng)擺脫了“世界垃圾處理中心”的名字。
從這張“1978年的北京大柵欄”可以看到,熱鬧的市街逐漸重現(xiàn)人潮,“發(fā)展經(jīng)濟”的招牌,更成為時代的寫照。
1979年,在西部城市蘭州,一名身著西裝拍照的本地男子引起圍觀,隨著改革春風的吹拂,社會氣氛正微妙地改變。
改革開放初現(xiàn)成效的1983年,上?;春V新犯浇幱陮⒅?,但并未阻擋行人忙碌的腳步。
同年的杭州小巷里,小女孩在老人的指導(dǎo)下做著功課。重視教育、重視下一代的中國躍然紙上。
1984年,蘇州的一對新人正在他們的新房中笑得開懷。
幾乎是齋藤康一被中國深深吸引的同時,中國城市的大街小巷里還穿梭著一位法國攝影師:扎克曼。
作為馬格南圖片社的攝影師,1982年,中國剛剛改革開放不久,扎克曼就開啟了他30多年的“拍攝中國”之旅。
▲扎克曼
雖然扎克曼喜用黑白膠片拍攝,但他直言改革開放后的中國是多彩的,他喜歡這種美麗的復(fù)雜,“生活不止簡單的黑白”。
那一年,在扎克曼舉起相機時,中國老百姓會帶著好奇地看著他的鏡頭,眼神中流露出友善。
當時,中國被稱為“自行車大國”。如今,中國已成為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還將共享單車推向了全世界。
在扎克曼的鏡頭中,無論是正在做工的工人,還是在市場上自由交易的攤販,都透出濃濃的生活氣息。
改革開放之后,外國商品開始進入中國市場,街上出現(xiàn)各式各樣的廣告牌;進口商店中也是一派繁華景象,人們有了更多的消費選擇。
在電視機進入尋常百姓家后,《新聞聯(lián)播》也成為那時人們每天必看的節(jié)目。
“任何一個喜歡記錄歷史的攝影師都會對中國感興趣。”
這是瑪格南圖片社主席斯圖亞特曾說的一句話。
而40年間無數(shù)來到中國的攝影師和他們所捕捉的無數(shù)迷人瞬間,無疑是對這句話的最好例證。
他們獨特的視角,給了世界認識中國的機會,也給了中國審視自我的契機。
而當時光賦予膠片厚重,當變遷賦予回憶光彩,這些外國攝影師拍下的每一張照片里,都有著中國一路前行的足跡。
編輯:曾珂
關(guān)鍵詞:老外鏡頭下的改革開放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