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歷史上,哪個省份容易出狀元?
歷史上,哪個省份容易出狀元?
科舉制是中國歷史上選拔人才的重要渠道,為歷代王朝國家的運轉輸送了大量人才。但是,你是否知道,在持續(xù)了1300多年的科舉選拔中,哪個省份容易出狀元?
答案是:江西。
自古以來就有“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的說法,江西讀書風氣極盛,科舉考試選拔出了歐陽修、文天祥等一大批江南才俊。
根據(jù)《江西省人物志》等書統(tǒng)計,江西歷代有姓名可查的狀元就達到56人(其中武狀元7人),榜眼45人,探花40人,進士1萬余人。整個明代產生了90名狀元(不包括武狀元),江西就有19名。
此外,江西省吉水縣還出現(xiàn)過“一門三進士、隔河兩宰相、五里三狀元、十里九布政”的人文盛況。
那么,江西都有哪些有名的狀元呢?一起來看一下:
1. 最早的狀元——盧肇
據(jù)媒體公開報道,江西史學界一貫認為,該省最早的狀元是晚唐時期直屬宜春郡的盧肇。
位于江西省分宜縣楊橋鎮(zhèn)偏東北面10余里的觀光村,就是盧肇的出生地。村首一座古橋,長滿了老藤,橋身上刻有狀元橋三字,當?shù)剜l(xiāng)志記載,當年狀元盧肇曾經過此橋。
盧肇中狀元的過程是一幅世態(tài)冷暖圖。
會昌二年(公元846年),盧肇與另一位富家子弟出身的舉人黃頗一同進京應試,然而袁州刺史在長亭設宴單為黃頗一人餞行,對家境貧寒的盧肇視而不見。盧肇雖很生氣,但也只好繞亭前行十多里等待黃頗。
等盧肇高中后,刺史一改昔日之嘴臉,前往十里長亭恭候迎接,在秀江河畔大擺接風宴。盧肇禁不住觸景生情,賦詩道:“向道是龍君不信,國人奪得錦標歸?!贝淌反笕水攬雎牶笮呃⒆载?。
2. 最年輕的狀元——汪應辰
江西最年輕的狀元是汪應辰,才17歲就奪得狀元。
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汪應辰被欽點為狀元,完成連中三元。那一年,他才17歲,這不僅在江西歷史上乃至中國歷史上,都是堪稱最年輕的狀元郎,但他的詩詞卻異常老練,宋高宗見他的對詞,以為是老成之士,直至見面才知是少年,隨即賜以御詩,并更名為應辰。
春風得意也是情理之中,汪應辰彼時可謂滿腔抱負。中狀元后,初任鎮(zhèn)東軍簽判,20歲時召為秘書省正字。第二年,秦檜重登相位,并主張與金和議。血氣方剛的汪應辰上書主張抗金,力言因循無備、上下相蒙、不明敵勢的危險性,就此與秦檜結怨,于是被貶。
3. 最不幸的狀元——馬適
馬適為江西湖口人。據(jù)傳,馬適老家當?shù)卦凶徴Z:“沙州圓,出狀元”。等到沙州圓的時候,也就是宋太祖建隆三年(公元962年),馬適也恰巧得中狀元。
馬適少年時候,聰明好學,孝敬父母。中狀元以后,朝廷還未來得及給他授官,他就得到母親病逝的消息,匆匆趕回來家處理喪事。母親入殮后,馬適因悲痛過度,不治而亡。因為他的不幸,這位狀元在歷史上未能有太多的作為,所以有關的史料寥寥無幾。
4. 最幸運的狀元——彭時
彭時為江西安??h人,歷史上他是位為官正派、秉公辦事、敢于直言的首輔高官,而他的經歷卻不得不說是狀元當中十分幸運的。
彭時高中狀元已是天下讀書人當中屬好運的了,然而更好的運氣一直在籠罩著他。明正統(tǒng)十四年,發(fā)生“土木堡”事變,明英宗當了俘虜,隨同出征的大多數(shù)將士不是戰(zhàn)死,就是自殺殉國。當時朝廷面臨著官員嚴重短缺的大難題,于是打破常規(guī),召33歲官職僅為七品修撰的彭時入閣,擔任兵部尚書。
中狀元第二年就入閣參預大政,前所未有,然而更幸運的還在后面。
彭時在朝中沒有經驗,兵部尚書很快就被免去,降為五品編修。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發(fā)生了“奪門之變”,明英宗復辟成功,原先的大臣不是被殺,就是被流放邊疆,而彭時遭受過前朝的免職降級處分,這樣的人加以重用,必然心存感激。于是當即任命他為兵部尚書,第二天就入閣辦事,同時兼翰林院學士。彭時再次因禍得福,一步登天。
5. “狀元中的狀元”——文天祥
歷代狀元不計其數(shù),但是南宋寶祐四年(公元1256年)丙辰科狀元文天祥,卻最為后世崇敬,被稱為“狀元中的狀元”。
那一年,吉州廬陵郡淳化鄉(xiāng)富田魁巷村的文天祥,在父親的陪同下,赴京城臨安參加會試,對策集英殿。期間,宋理宗趙昀以“天道人極”問,文天祥以“法天不息”為對,很多議論大膽獨特,理宗親定為第一。
文天祥雖然是年少得志,然而卻趕上了一個政治腐敗、外族入侵、人心渙散的南宋末期。公元1278年12月,趙宋王朝終究抵擋不住蒙元鐵騎,兵敗如山倒,君臣一路南奔,身為丞相的文天祥終究勢單力薄沒能力挽狂瀾,南宋祥興元年(公元1278年)底,文天祥在海豐五坡嶺兵敗被俘,次年10月押解大都。
元統(tǒng)治者對文天祥是“既壯其節(jié),又惜其才”,他們同樣希望能夠利用文天祥的聲望收復民心,穩(wěn)定天下。因此,在文天祥大都為囚整整3年里,元朝君臣用盡一切辦法對文天祥進行勸降,只是文天祥“如虎兕在柙,百計馴之,終不可得”。
此時,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如一束天光照亮了數(shù)百年前的大都一隅?!懊嗔沂浚蠟橐粋?,三千年間,人不兩見”。后人評價,如此貼切。
為什么江西歷史上出這么多狀元?
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一種官吏選拔制度,科舉制度與封建政治融為一爐,對江西士人的文化心理和價值觀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中國的科舉制度從隋朝至清代,其間曾產生出700余名狀元、近11萬名進士,其中江西省占有十分之一。
有專家曾對江西中舉的學子作過觀察,發(fā)現(xiàn)有一種“結聚現(xiàn)象”。例如,宋代以撫州、吉州兩地較多。明代吉安府共出了10位宰相、22位尚書、19名狀元、11名榜眼、10名探花、8名會元、39名解元,自明初嘉靖年間,中舉者280余人,中進士者900余人。明人吳云稱吉安“家有詩書,人多儒雅,序塾相望,弦誦相聞……士夫秀特,文章盛于江右”。此種被稱之為地區(qū)性結聚。
而另一種就是家族結聚。這種現(xiàn)象比較普遍。如臨川三王,南豐三曾、臨江三孔、臨江三劉、鄱陽三洪,這種人才的結聚原因,就是出于家學。
其實早在北宋時期,江西文化的繁盛,就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宋代著名文學家歐陽修就曾發(fā)出“為愛江西物物佳,作詩嘗向北人夸”、“區(qū)區(qū)彼江西,其產多材賢”的感嘆。
為什么江西歷史上有這么多狀元呢?
有江西文化研究者認為,從江西宋代教育的興盛開始,官府創(chuàng)辦的“州縣之學”,為培養(yǎng)人才開辟了道路。正是江西濃厚的興學之風,使得一些地域和一些家族,對教育十分看重,這才為日后創(chuàng)造科舉奇跡奠定了基礎。
也有學者認為,江西有一個相對平穩(wěn)安定的環(huán)境,偏于江南的江西,卻很少受到戰(zhàn)火的侵襲,這不管是對經濟的發(fā)展,還是對人文的興盛,無疑創(chuàng)造了一個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北民南移,將北方先進文化帶入南方。中原喪亂以來,北民第二次大規(guī)模南遷,直接推動了南方文化的發(fā)展;一些學識淵博,才華橫溢的江西作家進入統(tǒng)治集團,而且是臺輔重臣。北宋初期和中葉,江西就曾先后出現(xiàn)了三大宰輔:晏殊、歐陽修和王安石。他們身居高位,不僅為宋代文壇的繁榮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而且直接帶動了江西文學的發(fā)展。這種政治上的優(yōu)勢,無疑為江西作家的脫穎而出提供了機遇。
如果時光倒退,當年那些大魁天下的舉子們,在經歷了“朝為田舍郎”到“暮登天子堂”的巨變之后,各自都有著怎樣的人生軌跡?是青云直上還是不堪權黨相爭跌落塵埃?
正如一位史學家曾經指出的那樣:“中國科舉的產生,是時代的驕傲,而科舉制度中的驕子——狀元,又是一個酸甜苦辣的集合體,他同社會構成五光十色的連環(huán)關系,要了解中國的過去就得了解狀元。”(吳鵬泉 王劍)
編輯:曾珂
關鍵詞:哪個省份容易出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