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朋友圈推送“老賴”廣告,有“擾民”之嫌
11月9日,河南省三門峽市陜州區(qū)法院利用微信朋友圈可以投放廣告的功能,將首批19名“老賴”的信息,推送到三門峽市轄區(qū)十萬名市民的微信朋友圈內。這種曝光“老賴”的方式,引發(fā)了不小的爭議。有人認為,朋友圈推送,屬于“精準曝光”,讓曝光更具威懾力。
我不太認同這種說法。法官執(zhí)行公務、“曬老賴”,不應引發(fā)“擾民問題”,不應該通過朋友圈推送廣告的方式,將無關的公民卷入事件當中。
“曬老賴”的本質是一種司法強制,達到履行判決目的就可以了,而不是一種主動“懲罰權”,不應主動追求降低當事人社會評價的目的,用廣而告之的方式把當事人“搞臭”,這不是法院的職責。
針對積弊已久的“老賴”問題,2013年《關于公布失信被執(zhí)行人名單信息的若干規(guī)定》,明確法院將失信被執(zhí)行人名單“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網(wǎng)絡、法院公告欄等其他方式予以公布”。包括之前,上海多家著名商場的LED大屏幕上滾動曬“老賴”信息;今年,浙江三門縣法院等推出“老賴”的“失信彩鈴”,都還可以被認為是通過“其他方式予以公布”。
但是通過朋友圈廣告“曬老賴”,則涉及另一個問題。眾所周知,微信朋友圈的“界面”很窄,如果是微信廣告被推送,你只要看朋友圈就是繞不開的。公眾對于司法工作,應該有不被打擾的權利。
法院“曬老賴”是一種權力,但是其他公民沒有被強制收聽、觀看的義務。把老賴信息曬在公告欄、曬到電視上,是一回事;但如果把老賴照片強制杵到公民眼前,你不看都不行,恐怕就是另一回事。這么廣譜地“嵌入”無關公民的正常生活,或許的確有助于提升執(zhí)行效果,但卻以廣大公眾的自由權被入侵為代價,得不償失。
手機端的私人化信息發(fā)布和推送,是人類傳播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現(xiàn)象,它既有互聯(lián)網(wǎng)本身的公眾性,又有著極端的私人性。其法律地位算不算“公眾場所”有不少的爭議。但是,至少微信朋友圈有著明顯的私人性質,哪怕作為一種“消極權利”也應該得到司法機關的重視。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朋友 老賴 推送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