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隱性資助”應是更負責的“陽光濟困”
“還有這種操作?”這兩天,知乎這個問題下的一個回答火了。“剛上大學時,由于家庭條件不好,每天在食堂吃飯不超過六塊錢:早餐兩根油條一杯豆?jié){,一塊二;午餐和晚餐只打半份菜,每次兩塊錢左右;晚自習回來如果餓了,最多再加個茶葉蛋?!本W(wǎng)友“Shannon”說,就這樣,某天突然收到校園一卡通管理中心發(fā)來的郵件,讓他去領取360元的生活補助。(7月12日新華視點)
媒體報道已經(jīng)揭開謎底,從2004開始,中科大通過監(jiān)測每個學生的一卡通在食堂的消費情況,采取“如果每個月的消費低于200元,就會自動給你打生活補助”這一人性化的舉措,讓貧困生更加有尊嚴地接受資助。至今,這所大學先后“隱性資助”貧困生4萬人次,累計資助金額達600萬元。既顧及學子自尊,又化解經(jīng)濟窘迫,也就時常獲得“別人的大學食堂”的艷羨和點贊。
“隱性資助”不只是簡單操作的“偷偷送錢”,而是運用大數(shù)據(jù)分析做幫手,更顯溫馨和妥當?shù)刭Y助困難學生。一直以來,高校扶貧工作大都采取了申請、評議、公示的辦法,對貧困生的尊嚴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傷害。實際上,貧困也是一種隱私,不宜罔顧當事人的感受而隨意對外公開。事實足以表明,一些貧困生由于忌諱內心隱痛的昭然示眾,有時寧愿忍受匱乏也不愿申請補助。這樣一來,非但不利于精準扶貧,而且也背離了校園助困的初衷與本意。
實施“隱性資助”,不等于過于敏感地拒絕比較。公開相關信息,接受外界監(jiān)督,才能最大程度地確保公平公正,預防補助發(fā)放的弄虛作假和暗箱操作。也即,倘若一味照顧情緒而去“為隱性而隱性”,這對大學生勇敢直面現(xiàn)實和心智健康成長等方面,也未必是種好事。所以,我們既要歡迎“暖心飯卡工程”等的偷偷資助樣本,其實還需適當向大學生“打開天窗說亮話”:越是不含貓膩的“隱性資助”,也就越是負責甄別的“陽光濟困”。
“隱性資助”與“陽光濟困”并不矛盾。以首創(chuàng)“偷偷送錢”的中科大為例,該校用一套算法在做這件事時,起初確也存在一些“漏洞”,比如有的女生因節(jié)食瘦身消費較低,也有兩個學生“合作”,一個人用卡打飯,一個人用卡買菜……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數(shù)據(jù)庫自動生成的數(shù)據(jù),對照真實情況有了較大出入。此后,學校逐步改進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方法,利用網(wǎng)絡調查和綜合多方信息,建立每學期更新的貧困生數(shù)據(jù)庫,篩除“壞數(shù)據(jù)”,留下“真摸底”,才為資助貧困學生提供了精準可靠的有用信息。
“隱性資助”應是更負責的“陽光濟困”。近年來,全國多所高校到中科大“取經(jīng)”,這種“低調而溫馨”的做法,已在越來越多的大學校園中得到借鑒和推行。我以為,中科大“隱性資助”的成功之處,就在于其相信大數(shù)據(jù)而不迷信大數(shù)據(jù),不斷去蕪存菁、去偽存真,憑借更周密、更公正的幕后工作,才使得幫貧助困的“陽光甄別”日益得心應手。反之,只圖“偷偷送錢”之表,而不重“準確送錢”之里,這種舍本逐末之舉,又有何益來哉?
由登臺上墻的“曬貧”“比慘”,到“悄悄”“偷偷”地無聲資助,切莫成了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極端的時髦“換臺”。一言以概之,唯有堅持做到“隱性”與“陽光”的相輔相成,才不會招致“東施效顰”的膚淺模仿。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隱性資助 陽光濟困 負責 貧困 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