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垃圾化趨勢:是影片品質(zhì)還是觀影品位?
拍片之余,馮小剛在業(yè)內(nèi)乃至圈外,也都是以能言著稱的。相比瞻前顧后,措辭謹慎,鏡頭前生怕得罪人的演藝界人士,有啥說啥的“小鋼炮”,特立獨行,絕非虛名,常有驚人之語。
尤其在某些接受采訪都像演戲,特別做作而迎合的主流之“假”映襯下,這種個體性情的“真”,反而值得肯定。而眼下正值上影節(jié),各種業(yè)內(nèi)分論壇,自也不少。昨日刷屏之語,又怎少得了馮導的呢——“中國垃圾觀眾多,因此垃圾電影也多!”,“年輕演員被弄成了塑料花”(6月20日《南方都市報》《北京青年報》)。
雖之前已在社交媒體、各類影視公號上,被連篇累牘的分析報道刷了一遍,但細看新聞,才注意到馮導“金句”竟然不是出自同一場合。兩句分別來自兩處論壇:說“垃圾觀眾和垃圾電影關(guān)系”的,來自前一日主題為“用工匠精神打造中國電影”的論壇;次日另一個在“關(guān)于演員,導演有話說”的論壇,馮導再“開炮”,直指小鮮肉問題。
之所以要分開說,是因兩論壇主題不同,雖都探討電影現(xiàn)狀與未來,但前者更宏觀,后者更具體。工匠精神,更多是電影編導等制作層面的,而后者則直接對演員喊話,讓導演借機吐槽一番。只因兩邊都有馮導,都“金句”霸屏,所以傳播上,反而被噱頭式“垃圾論”喧賓奪主。
每年也就電影節(jié)時,能有些相關(guān)論壇,讓業(yè)界學界電影人湊一起,聊聊電影。我們都看電影,也都罵電影,但平心靜氣聽幕后人講講自己思考,其實機會不多。倒不是說難得一見,平時也是這些人,但走到臺前,多數(shù)是被宣發(fā)綁架,言必稱票房。畢竟資本為王,不能拿投資人錢玩票。用馮導話說“我也不糟蹋別人的錢,反對一將功成萬骨枯,踏著制片人的尸體進行自己電影探索,我就踏著自己的尸體探索?!?/p>
畢竟只有一個馮小剛,且這底氣也是來自拍了“垃圾”《私人訂制》,還了“探索”的《一九四二》的“虧空債”之后。而對惹爭議的“垃圾論”,就如同一論壇上戴錦華老師說言,選無可選,“被迫看”垃圾片未必能和“喜歡看”劃等號。
資本主導,排片限制,所謂“大數(shù)據(jù)大IP小鮮肉”式流水線,批量生產(chǎn)出唯一特供版垃圾片,這個板子該打在誰身上?影片品質(zhì)垃圾,觀眾無權(quán)選擇,一度導致垃圾片票房虛高。但市場是殘酷的,熱情套現(xiàn),過度消費,只能圖一時之利。等觀眾反應過來,不再被爛片騙錢,去年票房就立馬降溫,今年連續(xù)幾月國產(chǎn)垃圾片被市場懲罰,能回本都燒高香,這種市場選擇不能不說是理性的。
“其實一萎縮把很多原本不是干這個的人擠出去,反而挺好,騰出更多空間給那些認真做電影的人”,這也是馮導說的。擠出“臟水”的是誰?還不是觀眾?這等于自證觀眾并非弱智腦殘,給啥看啥還買單叫好。這也等于自證前言欠妥。
綜合看,這并非“雞生蛋蛋生雞”的辯證哲學問題。而如果兩論壇主題合起看,就能發(fā)現(xiàn)問題是綜合的階段性的。綜藝咖小鮮肉們被急功近利過度開發(fā),跨界影視,導致一時流量變現(xiàn),這是任何市場都會階段性面臨的問題,但目前從外行觀眾到業(yè)內(nèi)導演,口誅筆伐,深惡痛絕,再到粗制濫造的垃圾IP劇,慘遭市場冷眼,都說明紅利期已過,怪象難持久。這不正是觀眾變得理性聰明挑剔的最好力證么?也就是說觀眾品位并未徹底敗壞,而是用腳投票,逐步倒逼垃圾片從業(yè)者淘汰升級。
馮導當然應怒斥垃圾片,不過也深知導致垃圾的深層原因吧?有腦殘粉加持的垃圾片,這部分受眾甚至不算正常觀影人群吧?普通觀眾何辜?還是多拍點兒更有底氣的片子,再“開炮”吧。
編輯:劉小源
關(guān)鍵詞:垃圾 論壇 觀眾 馮導 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