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一品一鑒一品一鑒
金銅佛像的漢風(fēng)藏韻
李巍收藏佛造像純屬偶然。1971年,李巍去青海出差,在冰天雪地中遇到一個衣衫襤褸的小男孩,他沒猶豫,趕緊把身上的毛背心脫下來穿到孩子身上。第二天,孩子的父母輾轉(zhuǎn)找到李巍,千恩萬謝,并恭敬地捧給他一尊小佛像。這尊佛像后來不僅陪伴李巍經(jīng)歷了無數(shù)個風(fēng)雨飄搖的日子,而且成為他走上佛像保護和收藏之路的開端。
1. 釋迦牟尼佛(明)
?此尊釋迦牟尼佛像,彎眉細目,鼻直唇薄,雙耳垂空,神態(tài)莊嚴。雙腿盤起,坐于仰覆蓮臺之上,以示“定慧雙修、鎮(zhèn)壓大地”之意。蓮座正面上沿由左至右陰刻“大明永樂年施”楷書字款。封底完整,底蓋陰刻金色金剛十字杵圖形,封口處涂有朱砂痕跡,為明代永樂宮廷藝術(shù)品。
2. 除蓋障菩薩(明)
?此尊除蓋障菩薩造像發(fā)髻頂?shù)窠饎傝?。面形方圓,彎眉長目,鼻梁挺直,蘊含笑意。全跏趺坐,雙手抬起作說法印,手大而指掌圓厚。上身袒露佩戴項鏈、臂釧、手鐲,嵌松石、珊瑚。
3. 釋迦牟尼佛 (清)
?此尊釋迦牟尼佛像隆鼻闊目,神態(tài)安詳,全跏趺式端坐于單層蓮座上。左手施禪定印,右手作觸地印,蓮座下為須彌方座。佛著袒右袈裟,刻均勻的陰刻線表現(xiàn)衣紋,領(lǐng)口及袍邊刻多層褶邊,為清宮廷佛像常見作法。背光銅板厚重,在精致的卷草紋襯托下,高浮雕摩尼寶、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四臂觀音菩薩、力士。須彌座正中垂臺簾,上刻精美細密的纏枝蓮紋、交杵。左右兩邊雕造型生動細膩的獅子,為漢族傳統(tǒng)獅子樣式。須彌座底后背平面滿雕精美的八寶圖案,雕鑄工藝精細、線條規(guī)整流暢,為清宮廷風(fēng)格作品。
為了尋找散落在民間的古代佛像,李巍常年奔波在青藏高原,往返于雪域戈壁。1989年,李巍聞訊趕往青海西南一位農(nóng)戶家。正當走到一個河溝邊上時,猛地躥出一只藏獒,將他身上的棉大衣抓破,李巍慌忙向后躲閃,藏獒撲過來又將衣袖死死咬住。這時一位老阿媽聞聲趕來,呵斥住藏獒。巧的是,老阿媽正是李巍要尋找的人。
在老阿媽的帳篷里,李巍見到了傳說中的佛像:圣潔美妙翠綠身,神態(tài)慈祥目深沉。秀發(fā)半束半散垂,香菊插繽珠寶飾。歲月的摩挲絲毫沒有影響這尊綠度母造像的華美與莊嚴。李巍為了感謝老阿媽的救命之恩,在她提出的價格上雙倍付了錢。
還有一尊佛像,得來頗為有趣。李巍在青海辦事時,結(jié)識了一位老漢,得知他的妻子長年臥病在床,便托朋友找了一些藥。看到老伴兒的病情好轉(zhuǎn),老漢非常高興,決定將自家祖?zhèn)鞯姆鹣褶D(zhuǎn)讓給李巍。佛像埋在院子地下,具體位置老漢也記不清了,后來請人幫忙用上金屬探測儀才找到。打開箱子,上面是一層柏樹葉和花椒,下面是一個牛毛氈包裹。包裹打開后,現(xiàn)出用白色哈達包著的被涂滿酥油的佛像。老漢燒了一壺開水,澆到佛像身上,頓時一尊明代鎏金銅佛如大夢初醒般閃現(xiàn)出金光,美輪美奐。
從最初被佛造像藝術(shù)的美所吸引,到逐漸認識到佛造像作為國家珍貴文物需要被保護,李巍覺得自己的肩上多了一份責(zé)任。他將一尊明代佛像放在家中的供桌上,夜深難眠時,就默默與佛像對視,時間長了,他與佛像之間產(chǎn)生了一種莫名的默契,佛像成為最好的傾聽者。
李巍耗費40多年從甘青藏區(qū)民間征集的佛造像,數(shù)量累至千尊,年代多數(shù)為明、清時期制作。不僅題材豐富、造型精美、工藝精湛,而且品相完好,神韻生動。其中的明永樂、宣德佛像,更是世所罕見的精品。這批佛造像中包含的豐富歷史文化信息,生動地展示出古代中央王朝與藏區(qū)的緊密聯(lián)系,為研究元代以來漢藏佛教文化交流、交融的歷史,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2009年,李巍將自己珍藏多年的22尊古代佛造像捐贈給國家博物館。2015年,他又將自己收藏的500尊古代佛造像捐贈給了普陀山佛教協(xié)會。
編輯:楊嵐
關(guān)鍵詞:佛像 李巍 造像 金銅佛像的漢風(fēng)藏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