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馬克龍與勒龐的“局外人”之爭:誰能帶領法國?
中新網4月25日電
綜合報道,在23日法國總統(tǒng)大選的首輪投票中,年輕的獨立中間派候選人馬克龍旗開得勝,將與極右翼候選人勒龐在5月7日進行最后角逐。
僅有5年從政經驗、“非左非右”的馬克龍,與旗幟鮮明反對歐盟和歐元的勒龐,原本都是法國政治的“局外人”。但如今,法國左翼右翼大黨輪流執(zhí)政的局面將注定被打破,這兩位候選人的勝出無疑說明,法國乃至歐盟已經到了必須改變的時刻。
【馬克龍:獲主流力挺的“局外人”】
馬克龍1977年12月出生于法國亞眠,曾就讀巴黎第十大學、巴黎政治學院、法國國家行政學院等名校,攻讀哲學、財經等專業(yè)。2008年成為羅斯柴爾德?希爾銀行合伙人。
2012年法國左派社會黨人奧朗德就職法國總統(tǒng)后,馬克龍棄商從政,被任命為總統(tǒng)府副秘書長。2014年8月,法國政府改組,馬克龍出任法國經濟、工業(yè)和數(shù)字經濟部長。
2016年4月,馬克龍成立“前進”運動,明確表示要組成一個“跨越左右陣營之分”的政治聯(lián)盟。他標榜該運動“既非右派也非左派”,而是要“團結法國人”。
2016年8月,馬克龍辭去經濟部長一職,同年11月正式宣布參加2017年法國總統(tǒng)選舉。在歐洲遭遇民粹主義浪潮沖擊的情況之下,這位中間派獨立候選人以一種有悖直覺的立場展開競選,對全球化、移民和歐盟采取接納態(tài)度,而后在首輪投票中旗開得勝。
馬克龍在獲勝演講中稱,“我應該繼續(xù)前進,并把全體法國人團結在自己周圍?!?/p>
在被視為“局外人”之爭這場法國大選中,左右兩翼大黨長期輪流執(zhí)政的局面將注定被打破。而“非左非右”的馬克龍已經獲得了多方力挺,落敗的社會黨候選人哈蒙、右翼候選人菲永以及法國總理卡澤納夫,都呼吁選民在第二輪投票中支持馬克龍。
大選首輪過后,伊普索斯對“決賽”的民調結果顯示,馬克龍的得票率將達到62%,勒龐則將獲得38%的選票;哈里斯互動的民調顯示,馬克龍將以64%對36%贏得大選。
但是,擁有為數(shù)眾多的堅定支持者的勒龐,仍然構成巨大的挑戰(zhàn)。此外,即使馬克龍在決勝輪中獲勝,要真正有機會實施他期望的經濟和政治改革,馬克龍必須在6月的議會選舉中取得大勝,這樣才能得到傳統(tǒng)政黨知名人士的支持。
【勒龐:法國“最危險的女人”?】
瑪琳娜?勒龐1968年5月出生在巴黎大區(qū)上塞納省塞納河畔訥伊市,是國民陣線前任主席兼創(chuàng)始人讓-瑪麗?勒龐的小女兒。
勒龐就讀于巴黎第二大學法律專業(yè),后從事律師職業(yè)。1998年接管國民陣線的司法事務。同年當選法國北部加來地方議會議員。2004年先后當選巴黎地區(qū)議會議員和歐洲議會議員。
2011年1月16日,勒龐當選為國民陣線主席。2012年,瑪琳娜?勒龐首次參加總統(tǒng)選舉最終獲得17.9%的選票,位列第三,未能進入第二輪。
“國民陣線”主張排外、反移民、反全球化,而在這一屆的大選中,勒龐本人也旗幟鮮明地反對歐盟,主張法國退出歐元區(qū),設立貿易保護措施等。這位被稱作法國“最危險的女人”的候選人,在首輪投票中贏得了690多萬張選票,創(chuàng)下國民陣線在選舉中的得票紀錄。
“晉級”之后,勒龐在集會上稱,該黨取得了大選的“歷史性的成績”,“法國人民入主愛麗舍宮”的第一步已經完成。她呼吁全體“真誠的愛國者”不分族裔、經歷和立場加入其陣營。
勒龐的父親曾在2002年闖入總統(tǒng)選舉第二輪,震動了當時的法國政壇和社會。老勒龐最終落敗,因為左翼和右翼選民都支持保守派候選人,阻止極右翼的民主陣線掌權。這一次,勒龐是否會重走父親的老路?
香港《文匯報》分析指出,勒龐在競選過程中,已洗脫“國民陣線”在相當一部分法國國民心目中的負面形象,從邊緣走進主流,就主要社會議題塑造輿論,改變民意風向,即使“國民陣線”最終落敗,它已是選舉的另一種贏家。
編輯:曾珂
關鍵詞:馬克龍 勒龐 局外人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