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tǒng)一戰(zhàn)線 統(tǒng)一戰(zhàn)線
他把20年青春歲月留在西藏
前些日子,俞成秀同志對我說,要寫人民日報社老同志應該寫寫周梅生,他在西藏工作20年,是報社援藏干部中在西藏工作時間最長的,經歷豐富,還趕過馬幫。老俞當過報社人事局長和離退休干部局黨工委副書記,他推薦的人一定有故事、有看點。
《西藏日報》總編輯向吳冷西求援,老周被“對號入座”
1960年12月中旬,時任《西藏日報》總編輯的金沙趁來京開會的機會向時任人民日報總編輯吳冷西求援,希望人民日報社派遣一名能勝任國際新聞編輯工作的干部支援《西藏日報》。
當時選派干部援藏有以下標準:政治可靠、身體健康、有一定專業(yè)、家庭負擔輕。幾天后,報社人事處長成坊找老周談話,說經過再三研究,認為他最符合條件,決定派他到西藏工作。時年34歲的老周表示服從組織分配,但心里有些犯愁——他愛人正下放勞動,5歲的兒子沒人照顧,這可怎么辦?再三權衡,老周決定赴藏后,由愛人將兒子帶回他的江西農村老家撫養(yǎng)。
到西藏日報社第二天,時事組長的重擔便壓上肩頭
1961年元旦過后,老周便匆匆離京,開始歷時半個月的艱難行程:先乘火車一路向西,在玉門關外的峽東站下車,換乘長途汽車,經敦煌進入青海,穿過荒寂的柴達木盆地,登上高寒缺氧的世界屋脊,終于在春節(jié)前抵達拉薩。
休整一天,老周立馬上班。他被任命為時事組長、版面主編,這公認是報社最重最累的活。據(jù)老周回憶,當時《西藏日報》每天出4個版,一版要聞,二版地方新聞,三版國內時事,四版國際時事。他所在的編輯組每天編輯兩個版。組里人手少,最少時僅有3人。選稿、編稿、做標題、畫版樣、跑排字房,經常一天要干十幾個小時。
老周他們深知責任重大,沒人叫苦叫累。那時交通不便,內地報紙往往要半個月甚至一個月才運到西藏。進藏人員主要靠《西藏日報》了解國內外形勢,百萬翻身農奴也通過該報藏文版接受新思想新知識。他們盡力改進工作,除了精編新華社稿件,還自己寫稿,開設十幾個專欄,如《半月國際時事》《短劍集》《編報一得》等,力爭使報道通俗化、系統(tǒng)化,增強報道的知識性和趣味性。
最難忘的一幕:一覺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被小羊羔團團圍住
“文革”開始,老周被打成“黑幫分子”,挨過批斗。1969年下放到位于藏北、海拔4000多米的江達縣字呷區(qū)。區(qū)里干部編制為10人,只有他一個漢人。在與當?shù)厝舜蚪坏赖倪^程中,老周逐漸學會了藏語,體驗到生活的充實,得到了信任和尊重。他擔任區(qū)革委會的文書和財糧員,管印章、開介紹信、寫總結、制報表,甚至協(xié)助武裝部征兵,更被稱為區(qū)里的“大管家”。
一段難忘的經歷讓老周津津樂道:下放期間,老周曾和區(qū)里的炊事員帶一個由十幾匹馬組成的馬幫去青海玉樹采購。他們長途跋涉、風餐露宿,餓了在河邊埋鍋造飯,夜里到牧民的帳篷里投宿。他深情回憶道:“有一天早上醒來,我感到暖洋洋的,伸手一摸,觸到軟綿綿的東西,這才發(fā)現(xiàn)從頭到腳被一群小羊羔包圍。原來牧民很愛護羊羔,不讓它們在外露宿,入夜全都趕進帳篷,而我又蓋著棉被,這些小家伙都爬到我身邊了?!边@極具象征意義的場景,讓老周產生莫名的感動,此溫馨的畫面便永久印刻在他的記憶里。
胡耀邦提出入藏漢族干部內調,“從哪里來回哪里去”,老周回到國際部
1980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到西藏視察,在多個場合講到,藏族干部已成長起來,要由他們當家做主。他提出把大批漢族干部內調,從哪里來回哪里去。老周的內調申請獲準,回到闊別20年的人民日報社國際部。重返人民日報,他先后任蘇聯(lián)東歐組和國際副刊組組長,多次出國訪問。1987年離休后,又被返聘工作10年。
為未盡父親責任而愧疚,為兒子出類拔萃而自豪
被送到鄉(xiāng)下?lián)狃B(yǎng)的兒子是老周心中永遠的愧疚。好在兒子一直學習成績優(yōu)異,但小學畢業(yè)后,當?shù)夭蛔屗现袑W,理由很古怪:你們一家三代人都吃皇糧,你應該去種莊稼。輟學5年間,兒子邊干農活,邊由母親輔導,自學完成高中課程。1972年,按規(guī)定老周可以帶家屬入藏,兒子便在拉薩直接進入高中學習。在知識的階梯上,他以輕快的腳步一路攀升:本科就讀四川大學,研究生考上北京大學,后在美國讀完博士。此后,他在美國教過書,進過公司,成為公務員。提起兒子,老周愧疚與自豪交織,舐犢之情溢于言表。
去年10月,老周過了90歲大壽。雖然身體尚好,但他知道西藏是去不了了,對它的懷念也就格外生動具體,那里留有他20年青春歲月,深深地銘刻著他生命的軌跡。(勞木)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西藏 老周 援藏 西藏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