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自身建設 自身建設
民盟盟員、清華大學教授梁上上榮獲“全國十大杰出青年法學家”稱號
日前,民盟清華大學委員會副主委、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商法研究會常務理事梁上上教授喜獲“全國十大杰出青年法學家”稱號。該稱號是由中國法學會評選的,每三年評選一次,在法學界具有非常廣泛的影響力。
其實,梁上上教授曾獲得諸多殊榮。1993年,獲得杭州大學(現(xiàn)為浙江大學)最高獎“竺可楨”獎學金;2003年,獲得清華大學博士生最高獎“學術新秀”獎,為唯一的文科入選者;2007年,獲得“全國百篇優(yōu)秀博士論文獎”,為當年法學類的唯一獲得者;2008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2010年入選浙江省“151人才第一層次”;2011年入選浙江省“錢江人才”。其學術論著也曾多次獲得國家級,以及浙江省、司法部、中國法學會等省部級一、二、三等獎等獎勵。
梁上上教授主要研究民商法學、法律方法論。他工作認真,勤于專研,著眼于原創(chuàng)性思想,取得了較為突出的研究成果。在權威刊物《法學研究》《中國法學》上發(fā)表論文8篇,在《中外法學》《政法論壇》等享有盛譽的刊物上發(fā)表論文多篇。一系列論文的發(fā)表,產生了廣泛的學術影響。
一、在民商法基礎理論領域,對利益衡量理論的研究做出重要貢獻
針對日本學者的僅對當事人之間的利益進行衡量的理論,梁上上教授在《法學研究》發(fā)文提出了原創(chuàng)性理論——“結構利益衡量法”,把利益層次結構分為:當事人的具體利益、群體利益、制度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建立了科學的規(guī)則體系,避免了利益衡量的恣意。
梁上上教授的這些思想具有原創(chuàng)性,是法學基本理論的重大突破,對世界利益法學派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也因此被法理學家陳林林教授稱為利益法學派精細化研究的三大代表人物之一(與美國上世紀20-30年代前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龐德、德國60-70年代著名公法學家阿列克西并列)。(參見陳林林書《裁判的進路與方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年,P172-190,以及他的相關論文。)
針對中國司法實踐的現(xiàn)狀,在《政法論壇》上又獨創(chuàng)性的提出了“利益衡量的界碑”理論,分析判斷界碑的理論基礎,并提出了六大規(guī)則。
二、在公司法領域,對公司治理等研究取得了較大成績
專著《論股東表決權——以公司控制權爭奪為中心展開》(全國百篇優(yōu)秀博士論文,該年度法學類的唯一獲得者)主要研究股東表決權與公司控制權爭奪的關系,指出表決權是公司所有與公司控制的連接點,系統(tǒng)地論述了表決權對公司治理的影響,分析了表決權在股東與經營層的利益沖突中、在控制股東與中小股東的利益沖突中、在不同的當事人與社會整體利益的沖突中怎樣形成自己的性格、價值和理念。
梁上上教授關注公司疑難案例的研究。例如,“控股股東侵權案”“自行召集的股東會議所作出的決議是否有效”、公司僵局等疑難問題的研究,發(fā)表于《法學》等刊物后,都全文轉載于人大復印資料《經濟法學、勞動法學》,獲得了學界認可。
三、在物權法領域,對基本原則的研究獲得突破
在《法學研究》上發(fā)表論文提出:物權法不但應當關注“物的歸屬關系”,更應當關注“物的效用”。此前的立法草案或者專家建議稿都沒有提及這一思想。物權法第1條,將此作為該法的立法宗旨。
物權法定主義是物權法的四大基本原則之一(物權法第5條),但該原則過于僵硬。對此,梁上上教授在《法學研究》上發(fā)表論文提出:把“物權分為基礎性物權與功能性物權”,并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建議。這一原創(chuàng)性觀點克服了其缺點,適應了時代需要。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民盟 盟員 教授 榮獲 青年 法學家 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