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莫讓農(nóng)村孩子獨自“開路架橋”
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的記者會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回答教育扶貧如何精準發(fā)力時,主動提到四川懸崖村孩子爬天梯上學的狀況。
在全國上下都在決戰(zhàn)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當下,教育部長陳寶生主動提及四川涼山懸涯村孩子爬天梯上學的故事,正如天際劃過的一道寒光,震顫了我們的內(nèi)心。
要走出大山,繼而獲得知識改變命運的機會,就得每天順著懸崖攀爬17條與路面垂直、沒有任何防護措施,且身下是800深的懸崖天梯,這種行走的艱難,讓人不寒而栗。前不久通過央視《夢想合唱團》的介紹,我們還知道在云南普洱,有一群孩子每天上學,都要冒兩次生命危險,踩過踹急的溪流上的一根獨木,在“知識改變命運”面前,他們走得一樣艱難。這些個案,無非是媒體報道后的幸運兒,而不在我們視線范圍內(nèi)的貧困和艱難,我相信應該還有很多很多。
爬懸崖上學,這叫“逢山開路”,踩獨木上學,這叫“遇河架橋”,只是這樣的“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用在孜孜求學的貧困地區(qū)孩子們身上,代價太大了,讓教育部長很羞愧,也讓我們很苦澀。習總書記講過,領(lǐng)導干部永遠要有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精神,真希望各地各級干部們,不要辜負了這一要求,忘記了應該承擔的根本,拿出“節(jié)用裕民”的實際行動,給孩子們修一條路、架一座橋吧!
形式上的修路架橋還解決了貧窮,要徹底拔除“窮根”,還得讓教育跟上,為孩子們“修路架橋”。陳寶生部長看到了問題的實質(zhì),提出的“整合教育投資,基礎(chǔ)建設到學生資助向貧困地區(qū)、貧困家庭傾斜,摸清楚貧困地區(qū)貧困學生的需求,進行分類幫扶,精準扶貧,覆蓋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對各個學段實現(xiàn)全程資助”的措施不可謂不實在。我們也希望這些措施能變成實實在在的行動,讓教育扶貧精準發(fā)力,有力阻隔貧困代際傳遞,從根本上甩掉貧困的帽子。
脫貧攻堅,需要下“繡花”功夫,在最應該下功夫的群體里,當然離不開貧窮的孩子。此刻,我的眼前已經(jīng)呈現(xiàn)出這樣一幅圖景:油菜花盛開的山上,嶄新的柏油路已經(jīng)修好,湍急的河流上,一橋飛架南北,孩子們成群結(jié)隊,笑容滿面地走在上學路上,離他們不遠,修得漂漂亮亮,有良好師資和良好設備的學校正等著他們……
編輯:李敏杰
關(guān)鍵詞:孩子 上學 農(nóng)村 開路架橋 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