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走進古代文人的雅致生活
圖片說明: 元代黑漆嵌螺鈿廣寒宮圖捧盒
圖片說明: 明代剔紅有蓋葫蘆壺
“帶雨有時種竹,關門無事鋤花;拈筆閑刪舊句,汲泉幾試新茶。余嘗凈一室,置一幾,陳幾種快意書,放一本舊法帖;古鼎焚香,素麈揮塵……”這是明代文學家、書畫家陳繼儒筆下的古代文人生活。時至今日,盡管生活方式已發(fā)生變化,但這份閑情逸致通過器物得以承傳。正在上海韓天衡美術館舉行的“蘭室長物———歷代文房具特展”,展出商代以來3000多年間的600余件文房用具,帶領觀眾走進古代文人的雅致生活。這些融合了能工巧匠與文人雅士才智的智慧結晶,也是我國獨有的文化見證。
文房不只有“四寶”
文房,泛指文人書齋中的器物,且大多是案幾間袖珍玲瓏的小件物品。其物雖小,卻承載、記錄、傳承、弘揚著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本次展覽策展人、著名篆刻家韓天衡說,民間素有文房四寶之說:筆、墨、紙、硯。其實不然,文房的品類豐富,早在南宋趙希鵠所撰《洞天清祿集》中就列入了古琴、古硯、古鐘鼎彝器、怪石、硯屏、筆格、水滴、古翰墨筆跡、古畫等九項內容。到了明末文震亨所著的《長物志》,列入的實用文房用具有數十種,此外還記錄有文房清玩雅物若干,如香爐、茶盞、如意、鐘磬、數珠、扇墜、鏡、鉤、缽、琴、劍、茶盞等。
本次展覽的展品跨越3000多年文明史,讓人們領悟到:文房之所以受到歷代文人的鐘愛,不僅是因為它們有實用價值,還有其所承載的豐厚文化、藝術、史料內涵。可以說,曼妙精致的文房是文人雅士的摯友和伴侶。以硯臺為例,文人墨客皆寶愛有加,昵稱為硯田。本次展出的硯臺或端、或歙、或紅絲、或洮河、或澄泥,必先嚴選其質,由硯工妙構巧作,精細入微,渾然天成。
不僅硯臺的制作十分講究,裝硯臺的匣子也要選上好的硬木制成,匣上或嵌玉、鑲金,或髤漆,極盡奢華。
是智慧結晶也是文化見證
其中,以螺鈿工藝最具雕飾之美,其做法是用螺殼與海貝磨制成人物、花鳥、幾何圖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據畫面需要而鑲嵌在器物表面,并多加金銀片屑,很是絢麗奪目。比如本次展出的一件元代的黑漆嵌螺鈿廣寒宮圖捧盒,盒蓋裝飾廣寒宮圖案,表現(xiàn)了唐玄宗在呂道士的引導下夜游月宮,嫦娥出宮接駕并以仙樂相迎的情景。盒蓋上的人物用整片雕刻過的鈿片鑲嵌而成,除3位主要人物外,另有11位樂手和3位侍從,按照人物的服飾、神態(tài)各有不同,雕刻非常細膩。而一件清代的百寶嵌喜上眉梢象牙筆筒,則在螺鈿鑲嵌工藝的基礎上,加入象牙、琥珀、青金石、紅珊瑚、犀角等材料。隨著照射光線角度的變化,筆筒上的圖案花紋會散發(fā)出不同的光彩。
除了實用的文房用具,展覽中的文房擺件也別出心裁。以一件晚清的微雕象牙屏風為例,它的創(chuàng)作者于碩是近代微雕大師,曾憑借微雕作品《赤壁夜游》獲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本次亮相的這件微雕象牙屏風,一塊很小的象牙板上雕刻了逼真的八仙祝壽圖,還刻上了許多比頭發(fā)絲還細的文字,在沒有光學儀器輔助的情況下堪稱奇跡。
“我們今天提倡工匠精神,這些文房用具的制作過程便是匠心最好的體現(xiàn)?!表n天衡說,這次展覽不是簡單地展出器物,而是要通過它們領略古代文人的審美以及背后深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一位觀眾觀展后表示,不僅真切地體會到“筆精墨妙,人生一樂”,更提升了文化自信———原來,我們的書齋有如此悠久、深厚、美妙的文化。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古代文人 雅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