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建議 建議
政協委員建議制定《三亞文明公約》鞏固“雙修”成果
11月20日,政協三亞市七屆一次會議大會隆重召開,海南省政協委員、三亞市政協常委馬憲泉向大會遞交提案,建議制定《三亞文明公約》,鞏固來之不易的“雙修”“雙城”成果。
馬憲泉在提案中稱,自去年6月份,三亞成為全國首座也是目前唯一的“雙修”“雙城”試點城市以來,三亞市委政府帶領全市干群埋頭奮戰(zhàn),發(fā)揚“白+黑”、“5+2”、“釘釘子”的精神打違、治污、治堵、治亂,短短一年多時間,23.7萬平方米的受損山體重披綠衣,15平方公里的三亞灣原生植被得以保護恢復,82.2公里的污水管網滌清三亞河,10561棟違法建筑依法拆除,39.1公里的綜合管廊建設相繼開工,金雞嶺生態(tài)公園、東岸濕地公園、紅樹林生態(tài)公園、市民果園等公園從無到有……“雖然天還那個天,地還是那個地,人還是那些人,但換了思路,換了態(tài)度,換了方法,就換了新顏。如今的三亞,好比一個天生麗質的少女,修復了傷痕,洗凈了淤泥,煥然一新:青山綠水白鷺飛,大道椰林綠成蔭,花香果香飄百里,水道綠道交相映。”馬憲泉說,可以說“雙修”“雙城”讓三亞的城市面貌和精神風貌大為改觀,但接下來如何保護并持續(xù)提升“雙修”“雙城”結出的碩果,可能比建設“雙修”“雙城”的挑戰(zhàn)還要更加艱巨。
“創(chuàng)業(yè)難,守業(yè)更難,但是知難不難。只要我們在修復生態(tài)、修復城市,讓綠于民、讓路于民、讓景于民、讓海于民的同時,修復人心、修復道德,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服人,必定能不僅能捍衛(wèi)并持續(xù)提升“雙修”“雙城”的美麗品質。”馬憲泉說,每一個三亞人都是“雙修”“雙城”的建設者,也是受益者,更是保衛(wèi)者。今因此他呼吁全三亞市民眾達成共識、群策群力、積極參與到保護、提升“雙修”“雙城”成果的行動中來。
馬憲泉就此提出三點倡議:第一,人人當好“雙修”“雙城”的宣傳員。只有大家好,小家才會好;只有三亞好,我們才會好。每一個三亞人要做到從內心里真正為“雙修”“雙城”感到自豪,留心三亞每天的城市變化,關注“雙修”“雙城”的新聞報道,做到心里有數。要做到從言行上做表率,從自己出發(fā),說文明話、做文明事,愛惜“雙修”“雙城”的美麗成果,維護新三亞的文明形象。
要做到主動對外宣傳新三亞。三亞是以旅游養(yǎng)生為支柱產業(yè)的城市,過去一些負面報道影響了三亞的形象,每個三亞人都有責任讓世界重新認識三亞,選擇三亞,熱愛三亞,三亞的經濟才能持續(xù)繁榮,企業(yè)才能日益壯大,老百姓的日子才能更興旺。
第二,制定《三亞文明公約》,社會監(jiān)督他律。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我倡議市文明辦牽頭,各政府機關配合,在廣泛征求民意的基礎上,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準則,制定《三亞文明公約》。公約要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讓所有三亞人都聽得懂、記得住,內容要涵蓋市民道德規(guī)范的主要方面:政治文明,社會品質,職業(yè)道德,法紀意識,環(huán)保意識,社會公德,待人禮儀等。還要以公約為基準,針對不同人群制定三類文明微公約:第一,針對城市居民,制定“小區(qū)微公約”,提升小區(qū)居民的文明素質和社區(qū)文明程度,維護小區(qū)文明環(huán)境;第二,針對農村居民,制定“村規(guī)民約”,發(fā)揮村民委員會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作用,維護社會穩(wěn)定,維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第三,針對外地游客,制定“好游客公約”,讓游客增強對三亞文明旅游的理解,增強對三亞文明價值的認同,從而進行自我約束,并主動接受社會監(jiān)督。
第三,創(chuàng)新三亞文化,持續(xù)提升“雙修”“雙城”的美麗品質。馬憲泉認為,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是城市發(fā)展的永動機?!半p修”“雙城”的成果要持續(xù)提升,最終要依靠文化的力量。
一片荒山要想綠樹成蔭,起碼要育林十年,一座城市要想人心和善,起碼要育心數十年甚至上百年。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工程、道德工程、未來工程,必須天天月月年年抓,不能光靠一屆政府抓,要一屆一屆往下抓,不能光靠政府機關抓,要團結大眾一起抓。
馬憲泉表示,無論是三亞原住民,還是來三亞投資的、務工的、度假的,都應珍惜三亞、熱愛三亞、贊美三亞,從當下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自己能作主的事做起,為持續(xù)提升“雙修”“雙城”的成果獻智出力,為美麗三亞注入文化的靈魂,插上文明的翅膀,讓美德三亞美名揚天下,讓三亞真正成為國際化熱帶濱海旅游精品城市。(孟凡盛)
編輯:薛鑫
關鍵詞:三亞 雙修 三亞文明公約 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