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為何全世界最難的職業(yè)是美術館的清潔工
杜尚宣稱:任何物體,只要附之以內涵或者做上標記即可稱之為藝術品。從此,藝術的概念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欣賞當代藝術作品時,我們不再局限于美學范疇,而是慢慢深入到其背后的文本與理念……
在當代美術館當清潔工作人員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
2014年,在意大利南部曾經發(fā)生過一件很有趣的新聞,現代藝術家Paul Branca精心布置的作品被一位清潔女工一股腦掃走了,原因是女工認為這只是布展時留下的垃圾。
藝術家的作品局部
沒錯,這真的只是垃圾——“布置”在地板上的廢報紙、紙片、碎餅干,藝術家借此表達對環(huán)境的思索,并且這堆垃圾價值15000美金。
無獨有偶,另一件被當成垃圾被清理干凈的現代藝術品名為“Dove andiamo a ballare questa sera?”(今晚我們去哪里跳舞?),該展品由散落一地的空酒瓶和彩色紙屑組成,以上世紀80年代意大利一位政客撰寫的夜店指南命名,反映當時的享樂主義。
作品“Dove andiamo a ballare questa sera?”
展覽在10月23日晚上舉行了開幕儀式,第二天工人清理會場時,把展品的空酒瓶當垃圾給丟掉了。隨后館長尷尬地表示將立刻派人將丟棄的藝術品找到并復位,并且自嘲地在社交網上貼出了清理后的圖片:
這種錯誤,即使是著名的泰特美術館也曾發(fā)生過。2004年,一位清潔女工看見一個裝著舊報紙和破紙板的塑料袋,撿起來就當垃圾扔了。然而,這袋又殘又舊的垃圾其實隸屬于德國藝術家Gustav Metzger創(chuàng)作于1960年的作品《重生的自毀藝術首次公展》。
Gustav Metzger《重生的自毀藝術首次公展》,裝置作品,1960年
看完這些新聞你大可以一笑置之,但有心人細想來,清潔工的舉動代入到諸多觀賞者的身上,依舊可以成立。面對一堆垃圾,觀眾不動聲色地駐足五秒然后默默走開,并不代表大家可以理解:為什么自己家里的廚房垃圾不是藝術品,而這幾桶堂而皇之擺在展廳的廢品就必須價值千金?或者你會去質疑:難道藝術家的門檻竟是如此之低?
當然,觀眾上手調整作品也曾發(fā)生過:在1999年,透納獎的候選作品之一——Tracy Emin的概念作品“我的床 ”(My bed)在美術館展出時,一個觀眾以為床被弄亂了,還把床收拾了一番并且疊好了被子。
作品《我的床》展示現場
這樣激進、顛覆、挑釁的作品在如今已經屢見不鮮,如果觀眾不抱有謙遜之姿去閱讀文本、去了解作者背后思考以及作品制作的動機,將很難看懂眼前這熟悉而又陌生的展品。就如那個老舊的玩笑:當你在古根海姆博物館的走道上看到一只拖鞋,你是否應該去彎腰拍攝照片?
臺北市政府邀請意大利藝術家來臺參與“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和社子島居民一起創(chuàng)作《萬物皆流轉》,卻最終遭遇臺風“杜鵑”,被臺北市水利處當成垃圾鏟平。
觀眾們一再經歷這樣的情況并且最終默許、習慣了藝術以形式多樣的面貌存在于生活中。當美學不再是支撐作品的唯一標準,甚至沒有什么可以稱之為標準時,人們總在經歷某種錯亂的觀看體驗。一位藝術家曾分享過她的一次參展經歷,她的裝置作品零件中有一塊白色的重力支撐板,和參展作品一起運送到展廳。當她晚一步到達布展現場時,發(fā)現工作人員將支撐板錯認為成一件展品,將其擺在另一個展位上。
“看不懂,但是一定很重要?!卑惭b工人態(tài)度嚴謹地回答道,讓所有人都無法辯駁。即使是走向現成品藝術對立面的繪畫作品(姑且將現成品和繪畫作品以二元論視角討論),對于普通觀眾而言,依舊有一定的門檻。
1915年,馬列維奇展出了他第一幅至上主義作品《黑方塊》。
這里潛在的一個問題是,前衛(wèi)的藝術為什么會和大眾有一定距離感?首先,我們要了解這樣只針對少數人敞開懷抱的前衛(wèi)藝術往往有一個特質——在前衛(wèi)藝術中,最好的藝術家往往指的是藝術家中的藝術家。換句話說,現代藝術中很大一部分作品其本質就是反傳播、反通俗的。
馬列維奇《黑色圓形》,油畫,1923年
奧爾特加在《藝術的非人化》一文中提道:“畫出說不清楚的東西并不困難,畫出或者說出愚蠢而無意義的東西這也并不難。人們只需要湊集無關的詞語或涂出無規(guī)律的線條即可。但是要建構某種不屬于‘自然’摹本的東西進而把握其本質,這就是一種非凡的技藝,這是作為天才級藝術家的前提條件。”
我們以蒙德里安來舉例。他是風格派運動幕后藝術家和非具象繪畫的創(chuàng)始者之一,對后代的建筑、設計等影響很大。 風格派完全拒絕使用任何的具象元素,主張用純粹幾何形的抽象來表現純粹的精神。他認為拋開具體描繪、拋開細節(jié),才能避免個別性和特殊性,獲得人類共通的純粹精神表現。
畫面中簡單的紅黃藍與黑白灰色塊、直線、直角與格子,是蒙德里安所崇尚的藝術語言。
無數設計師和藝術家從他的作品中汲取了靈感,進一步傳遞到大眾的視野中,這更加證明了蒙德里安是藝術家中的藝術家,天才中的天才。
小兔米菲是風靡世界的動畫形象,其作者迪克·布魯納就是蒙德里安的忠實粉絲,從畫面色彩上我們也可以輕易地發(fā)現二者的關聯(lián)。
可能從蒙德里安的作品里,沒有受過系統(tǒng)訓練做過功課的觀眾很難讀出形式感以外的畫面信息,而小兔米菲的反響截然相反,大部分人都會喜愛這個萌萌的小兔子形象,并且讀懂它每集里發(fā)生的故事。
奢侈品牌YSL三原色方格裙靈感源于蒙德里安畫作。
更深的一層原因,我們需要回溯到現代主義的開端。
回到百年前,現代藝術形成的基本功能就是把公眾分成兩類:能理解它的和不能理解它的。當時人口爆炸,大眾識字率上升,新興的階級對于精英而言絕對是一種公然地挑釁。正因如此,知識分子將現代藝術做為一種社會工具,能夠區(qū)分出兩種不同社會地位的人,從而證明人階級的不平等。這是社會握有話語權的知識分子們面臨大眾文化興起時感到了威脅,下意識做出的界限劃分。就如同現今市面的嚴肅文學和網絡小說,閱讀前者的人群遠遠低于后者,但你也無法否認能登大雅之堂的總是嚴肅文學。
艾德琳· 弗吉尼亞· 伍爾芙是20世紀初倫敦文學界的核心人物。
而詩人和畫家在那個文學先行的時代,大部分屬于不自覺的創(chuàng)造者,文哲界知識分子在某種意義上多少引領著他們前進。激進的說法是,他們共同創(chuàng)造了“大眾”這個沒有具體指名道姓的群眾概念。
尼采是一眾知識分子追隨的對象。
但隨著歷史的進程,圍繞著歐洲的知識分子中心移至美國后,對立面的文化發(fā)跡。直到今日,雖然表現形式多元,大抵上逃離不出討論身份的范疇,女性、種族、亞文化等等,但這屬于基本話語權的爭奪?,F代藝術與所謂“大眾藝術”——實指通俗文化之間的隔閡并未消除。
安迪沃霍爾成為美國當代藝術的紀念塔式人物。
金寶罐頭湯如今依舊暢銷市場,各大超市有售。
那么,在這樣具有潛在精英傾向的作品面前,普通觀眾們只能去努力學習觀看的門法?目前看來是,但最近一則新聞打破了慣例:MoMA宣布將會在其永久館藏中添加176個emoji作品。
每個人都熟知的emoji
這意味著,我們每天熟練表達自我情緒的小圓臉成為了最頂級美術館里的藝術品——而我們正是這件作品的參與者,沒有人不知道每一個表情意圖傳遞什么情感。
藝術家用emoji講述《愛麗絲夢游仙境》
坐落在紐約市第53街的MoMA,是世界上最杰出的現代藝術收藏地之一,畢加索、梵·高、莫奈、達利等很多現代藝術名家的作品都收藏在這里。
這次的收藏舉動意味深長,以此標準推算,似乎可以大膽預測這是全新的圖像時代到來和藝術品概念一次全新的顛覆。緊接著另一件時政新聞的發(fā)生同樣有趣,美國大選落幕,結果令人大跌眼鏡——主流媒體的民調完全錯誤,推特大勝。這個現象的背后意味著某些約定俗成的規(guī)則正在發(fā)生變化,歷史告訴我們當時代發(fā)生變幻時,最快做出反映的一定是藝術作品。
邁克爾·蘭迪《藝術垃圾箱》,橫濱三年展展覽現場圖,2010年
回到開端,美術館的清潔工阿姨將一地紙花和酒瓶子作為垃圾掃走,這個行為的本身看起來就很“時髦”,某種程度上甚至讓這件作品顯得更為完整。但說了這么多,在真實的世界里 “藝術”只是生活里的一勺糖,如果非要說它多么重要,原因只能歸結于它可以自由表達觀點,可以深刻地探討人性。所以,無論你在任何一件作品里看到了神圣和高度,亦或者是通俗而粗鄙,那都是你所希望看到的,而非藝術本身。
杜尚《泉》,裝置作品,1917年
編輯:陳佳
關鍵詞:為何全世界 最難的職業(yè) 美術館的清潔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