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中國會不會也像日本一樣面臨藝術市場大崩盤
7月底,artnet和佳士得相繼發(fā)布了上半年的藝術市場報告。報告顯示,中國(大陸及香港)市場的銷售額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0%,而中國大陸買家在全球佳士得的消費額卻增長了47%。銷售數據如此大幅的起落,不禁讓人聯想到同樣正在經歷巨幅震蕩的中國股市。世界藝術市場專家感到擔憂:中國會像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日本一樣,遭遇藝術市場大崩盤嗎?
根據artnet公布的2015年上半年度藝術市場數據,全球銷售額同比下降了6%。其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市場(包括大陸及香港市場)銷售額大幅縮水,2014年上半年尚有22億美元的銷售額,今年上半年卻僅有15億美元,下降了整整30%。除了中國以外,全球其他主要藝術市場(英國、法國、德國)均有小幅縮水,僅有美國逆勢增長19%,但仍難改變全球藝術市場的總體頹勢。
與此同時,佳士得也在7月末發(fā)布了上半年的銷售報告,顯示來自中國大陸的買家在其拍賣行的消費額同比增加了47%。事實上,這一個趨勢從今年春拍媒體熱烈的報道中就可以看出端倪。3月,紐約佳士得舉行的“亞洲藝術教父”安思遠的藏品拍賣會吸引了大量中國藏家前往競拍,中國收藏家劉益謙在現場拍到了一件“西藏十一/十二世紀銅瑜伽士坐像”。此后,在5月的紐約佳士得春拍上,華誼兄弟的王中軍以1.85億元人民幣買下了畢加索的《盤發(fā)髻女子坐像》,萬達集團以1.27億元買下了莫奈的《睡蓮池與玫瑰》, 以4億元成交的凡·高作品《阿利斯康林蔭大道》,其買家同樣是中國人。
一方面,中國國內藝術市場似乎面臨著整體的大幅縮水,另一方面,少數最富有的中國收藏家紛紛轉向國際藝術市場淘寶。Artsy的Alexander Forbes分析認為,這反映了人們對于市場收縮的預期。而中國股市的不穩(wěn)定狀態(tài)更加強了西方分析者的這種感覺。
這一狀況對于西方藝術界人士來說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1980年代末期,日本經濟繁榮發(fā)展的時候,日本富豪同樣曾經在世界藝術市場翻云覆雨,將當時的藝術品價格紀錄推上了一個新臺階。1987年,凡·高的《向日葵》以3990萬美元被日本保險巨子Yasuo Goto購得,成為當時全球最昂貴的藝術品。此后3年,這個紀錄多次被日本收藏家打破,直至1990年,凡·高的另一幅作品《加歇醫(yī)生肖像》以8250萬美元成為新的全球最貴藝術品,買家是日本企業(yè)家齊藤了英。藝術市場的快速增長,引起了藝術專家對于市場泡沫的警醒。而在今年春拍的時候,來自亞洲的收藏家掀起了藝術市場的滔天大浪,再次引起了國際藝術市場專家的警惕。
日本經濟泡沫最終破裂。此后,日本國內藝術市場縮水80%至90%,日本收藏家在世界舞臺上集體退場。與此同時,世界藝術市場也急劇縮水,特別是日本收藏家曾經一度鐘愛、熱捧的印象派和現代藝術領域,更是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沉重打擊。
藝術市場觀測(Art Market Monitor)的Marion Maneker認為,參考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的教訓,對于中國藝術市場的目前狀況還可以有另一番解讀。
日本藝術市場在1980年代非常繁榮,這與他們的商業(yè)賄賂文化相關。雅賄之風在世界各地都有發(fā)生,例如最近對于國際足聯的調查顯示,普京曾向國際足聯贈送一幅畢加索的作品。中國藝術市場過去十年的繁榮景象也與這股風氣脫不了干系。近年來,隨著中國政府反腐敗的深入,對于中國藝術市場也產生了很大影響。加之國內經濟增速放緩,最終導致國內藝術交易的大幅下降。
中國的富豪開始選擇在國外藝術市場購買藝術品。一方面是因為這些藝術品的價格與國內藝術市場的起伏關系較小,與此同時,他們也希望這些西方藝術經典作品,能夠成為一種文化的保值品。
Alexander Forbes在Artsy上總結,中國藝術市場也許面臨風險,但世界藝術市場暫時仍可以保持安全。因為,即便中國藝術市場崩潰,最富有的中國收藏家依然有能力在世界藝術市場上購買頂級藝術品。(在歐美次貸危機期間,也發(fā)生了類似狀況。)甚至中國收藏家可能會花更多錢在世界藝術市場進行采購,因為他們會將西方經典藝術品視為一種另類的儲備貨幣,保證他們在金融市場的起伏顛簸之中保持巋然不動。
編輯:陳佳
關鍵詞:中國會不會 也像日本一樣 面臨藝術市場大崩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