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法院“未判先罰”?莫讓真相總在路上
當地司法機關有必要及時公布案件相關情況,有錯則改,無錯也須自證清白,消除輿論疑慮。同時,上級法院與檢察機關也須及早介入,調查情況、做出處理,給各方一個交代。
據報道,2015年4月,湖南辰溪商人梁材,被檢方指控行賄296萬元、應予追繳違法所得1309.9萬元。該案法院尚未宣判,然而,梁材發(fā)現,自己及子女、公司被采取措施的財產數量遠遠超過了“行賄款”與“應予追繳的違法所得”,甚至有900萬元已經“未判先罰”,變成了政府的非稅收入。此外,另有梁材本人、子女及公司名下的896萬元應收貨款被凍結、3套房產被查封。
若是只根據相關報道情況,當地司法機關似乎至少存在三處違法辦案情形,每項都或將涉嫌嚴重的瀆職侵權行為。首先是“未判先罰”,刑事案件中,對涉案財產進行實質處置,乃至對被告人進行追繳違法所得、罰金、沒收財產,都需要由法院以判決方式做出。在此之前,任何刑事財產處罰都于法無據,這不僅違反無罪推定原則,更將對被告人財產權益產生侵害。
其次是“超標的查封財產”。據律師稱,被凍結、查封的財產估算約價值3200萬元,遠超出被指控違法所得。
最后,檢察院、法院查封的3套房產中,有兩套是案外人梁女畫、梁浩名下的個人財產。刑事訴訟法與相關司法解釋明確要求不得查封、扣押、凍結與案件無關的財物。
然而,就目前而言,這份報道或許更多的只是辯護律師的一方說法,為了客觀評價相關案件,有些細節(jié)還有待繼續(xù)進行探討。一是所謂“案外人”實為被告人的子女,雖然被查封兩套房產在他們名下,但若是為被告人無償贈與,甚至正是用涉案款為之購買,則不能排除與案件相關。二是所謂被查封財產價值3200萬元,只是律師估算,即便估算成立,也并不必然存在超標的查封。
法院只是凍結了一筆被告人所控公司896萬元的債權,這筆錢最終能否變現還須看債務人的經濟狀況。而根據《關于辦理行賄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行賄數額在100萬元以上的,屬于“情節(jié)特別嚴重”,可以并處沒收財產。檢方指控若是成立,則被告人或將被判處沒收財產,這就將沒有“超標的”查封一說。此外,目前證明法院“未判先罰”的依據也只有一份尚未得到印證的《湖南省非稅收入一般繳款書》,相關情況也有待進一步查清。
就此事而言,我們一方面要呼吁當地司法機關依法辦案,如果存在違法辦案情況,則須立刻糾正,并追究責任人的責任;另一方面,也不能輕信辯護方的一己之言,輕易對司法機關做出“有罪推定”。
更重要的一點是,目前該案件已引發(fā)公眾廣泛質疑,而從案件性質看來,也并不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當地司法機關有必要及時公布案件相關情況,有錯則改,無錯也須自證清白,消除輿論疑慮。同時,上級法院與檢察機關也須及早介入,調查情況、做出處理,給各方一個交代,莫讓真相一直在路上。(林翰)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湖南辰溪 梁材 行賄 未判先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