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我從“哪里”來
2014年,庫爾班江的《我從新疆來》正式發(fā)行,書中圖文并茂地展現(xiàn)了100多位各族新疆人從家鄉(xiāng)走出來后,成長奮斗的故事,這本書獲得巨大的社會反響,并受到了全國政協(xié)領(lǐng)導的贊賞。庫爾班江沒有停下腳步,他繼續(xù)鍥而不舍地努力,于是有了這部6集同名電視紀錄片《我從新疆來》。
“我從哪里來,我到哪里去……如果你是我,你最懂得我?!备杪曧懫?,一個個活生生的新疆人出現(xiàn)在電視屏幕上,有工程師、有商人、有律師,你會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個普通人為了追尋自己的夢想,不斷學習,不斷成長的故事,這些故事真實、感人,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積極、樂觀、向善向上。我在為庫爾班江喝彩的同時,更多的是感動。什么最能打動人心?真實和真情,真實的人物和真實的故事最具有感染力。紀錄片所呈現(xiàn)的,是再平凡不過的人,他們真實,他們努力,他們渴望成功,渴望被尊重、被理解。你會感到,這與自己、與身邊千千萬萬的人是一樣的,那么熟悉,那么親切。每個人心里都有自己的夢想,講述身邊人的故事,分享他們的快樂、分擔他們的困難,共同面對挑戰(zhàn),把這些用獨特的藝術(shù)方式表達出來,可以促進人們對彼此文化的認同,把彼此的心緊緊連在一起。無形中,一座新疆各民族與全國各族人民彼此溝通了解的心靈橋梁架起來了。
這兩天,我的一位朋友,她來自喀什,現(xiàn)在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一位很有學術(shù)建樹的教授。她笑著告訴我說,自己身邊的朋友同事經(jīng)常問她,電視紀錄片《我從新疆來》里面怎么沒有你的故事呢?可見,這種形式引起了廣泛的關(guān)注和認可。多好啊,這里面只是千千萬萬個新疆各族人民在內(nèi)地工作、學習、創(chuàng)業(yè)的縮影,相信還會有更多這樣的人,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同和尊重。
“我從新疆來”,這五個字內(nèi)涵非常深刻,代表著新疆各族同胞的自信,既有作為新疆人的自豪,同時也是對自己的一種激勵——我從新疆來,我要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天地,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展示新時期新疆人的形象。我也從新疆來,1956年,我還不滿11歲,來到首都北京,受到很多的關(guān)懷。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故鄉(xiāng)的情懷愈發(fā)濃烈。幾十年過去,全國各地交流的廣度和深度都不斷拓展,中央強調(diào),各民族要交流、交往、交融,共同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這個潮流勢不可擋,我們每一個人都身處其中,只有以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相互學習提升,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才能為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為實現(xiàn)中國夢提供更好的社會環(huán)境。我想,紀錄片里的故事值得每個人去感受和思考。
作為一個“80后”的孩子,庫爾班江有這樣的抱負和責任感,令人感動。為什么他能夠做這件事?我想,正是因為他從新疆走出來后,在一個新的天地學習、工作、生活,經(jīng)歷了很多,他看到很多跟自己一樣從家鄉(xiāng)走出來的朋友,有一種強烈的愿望把這些故事展現(xiàn)出來。而由于他這些年感受多元文化,不斷歷練進步,他有著開闊的心胸,能夠站在一個比較高的層面上來思考自己的人生,思考他身邊人的喜怒哀樂,從而有了責任,也有了自己獨特的視角。令我感到欣慰的是,有越來越多像庫爾班江這樣的年輕人,有知識、有抱負,他們從新疆走出來,反而能更加深刻地認識和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對家鄉(xiāng)的情感更加深沉。
我從新疆來,我從北京來,我從江蘇來,我從內(nèi)蒙古來,我從福建來……我從祖國來。我身邊有很多朋友,哪怕只是在新疆短暫工作過,都對這片熱土有著極深的感情?,F(xiàn)在,有越來越多的人走出新疆,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走進新疆。去年,在新疆和田,我見到了北京廣安中學的援疆教師薛獻軍。2008年9月,她作為第6批第1期援疆教師來到新疆墨玉縣二中支教,和學生們結(jié)下了深厚的情誼,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一年期滿后,那些活潑可愛的少數(shù)民族孩子成了她心里永遠的牽掛,2013年,她再次回到了牽掛之地,孜孜不倦教書育人,為民族團結(jié)貢獻力量。她用自己的付出和努力獲得了學生和家長的認可,這種認可加深了她的成就感,可見,認同是雙向的,有感情的,也是能打動人的。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形成了多元一體的多民族發(fā)展格局,中華民族的認同感、使命感把大家像石榴籽兒一樣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在這個交流、交往、交融的大潮中,我們期待著能早日看到《我從新疆來》紀錄片的第二部、第三部,我希望有更多活生生的故事人物來詮釋中華民族共同的夢想……
(伊麗蘇婭系全國政協(xié)委員、全國政協(xié)民族和宗教委員會辦公室原主任)
編輯:陳佳
關(guān)鍵詞:我從“哪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