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藏聞逸事藏聞逸事
讓千年壁畫獲得“重生”
河北磁縣利用“切割磚體”技法成功保護修復北宋早期墓葬壁畫——
被修復壁畫 王文棟攝
日前從河北磁縣文物部門獲悉,歷經(jīng)一年半的艱苦修復,磁縣開創(chuàng)性地使用“切割磚體”技法成功將宋初墓葬出土的千年壁畫修復完成。這是近年來磁縣文物保護與修復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也為同類壁畫的保護與修復提供了重要的借鑒。
“與以往壁畫保護所采取的揭取或整體提取的方法不同,我們對該壁畫采用了切割磚體的方法,保護效果良好,為墓葬壁畫的保護探索了另一種方法。”磁縣文物旅游體育局副局長李江說。李江介紹,該壁畫出土于宋初大將韓令坤墓葬。2014年初在磁縣磁州鎮(zhèn)西來村西北溢泉湖北路施工現(xiàn)場取土時發(fā)現(xiàn)一座古墓,該墓坐北朝南,平面呈方形,由墓道、甬道、前室、中室、后室及耳室組成,在前室出土一塊青石墓志,墓志蓋上楷書“南陽大王墓志”,經(jīng)考證該墓主人為北宋大將韓令坤。由于該墓葬早期破壞嚴重,墓頂、墓壁坍塌。但可喜的是,在甬道東壁發(fā)現(xiàn)一組壁畫,為出行圖,保存基本完好,為研究宋代早期墓葬壁畫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為了更好地保存和研究該墓葬出土的壁畫,在河北省文研所專家的指導下,磁縣文保所進行了搶救性發(fā)掘清理。但由于壁畫損壞,一般常用的揭取方法將造成壁畫破碎成小塊,因此不適用。專家考慮將壁畫整體搬遷,因壁畫背面有磚體324塊,外加料疆石,總重量接近6000斤,重量較大,搬運及后期展示極不方便。經(jīng)專家多次研究與論證,最終制定了一套切實可行的保護與修復方案,就是對墓室壁畫采用整體加固和切割磚體及料疆石的方法,運出原地進行異地修復。在保證壁畫絕對安全的前提下,盡量減輕整體重量,文保專家通過反復試驗與計算,最終確定切割厚度為7厘米,在磚體切割如此薄的情況下沒有造成壁畫層松散和破壞,十分成功。
隨后一年多時間,經(jīng)涂膠、切割、封護等十幾道工序特殊處理后,將畫面層、地仗層、支撐體一起揭取回室內(nèi)。由于環(huán)境變化,溫度、濕度、光線等條件發(fā)生了改變,壁畫受到危害,亟須對其進行保護修復。專家們經(jīng)過對壁畫制作工藝及壁畫的病害的科學分析研究,制定了科學的修復方案,本著“修舊如舊”原則,讓這一墓葬壁畫重獲“新生”。
“此次保護修復采用的是連磚切割揭取,該方法彌補了揭取壁畫中結(jié)構(gòu)的不完整性,也克服了整體提取壁畫中重量較大的問題。壁畫反映了五代末到北宋早期繪畫的藝術特色及當時的服飾、裝扮、禮儀等,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研究價值?!崩罱f,成功修復后,壁畫更加精美。長約2.1米、寬約1.8米的壁畫中共有7個人物,均為站立姿勢,共分四排,面部飽滿、紅潤,均有胡須,手指較為纖細,每位人物均著官帽、腰帶、手持禮器,表情較為嚴肅,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刻畫精美,構(gòu)圖飽滿、線條流暢。
據(jù)李江介紹,在保護修復壁畫的過程中還有意外發(fā)現(xiàn)。該壁畫中黑色線條的顏料除了炭黑外還采用了群青和青金石,這個現(xiàn)象在我國古代墓葬壁畫中均未發(fā)現(xiàn)過。同時,還發(fā)現(xiàn)磚體縫隙中出現(xiàn)紅色、白色顏料層,這在其他磚室墓葬壁畫中也未曾發(fā)現(xiàn)過,原因尚不清楚,有待進一步考證。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千年壁畫 河北磁縣 切割磚體 保護修復 北宋早期墓葬壁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