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面對電信詐騙,銀行應更有作為
電信詐騙最終的目的,都是要讓受害者將資金轉(zhuǎn)至某個主賬戶,犯罪分子再迅速拆分至其他銀行卡。銀行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應當有能力識別可疑賬戶,一旦發(fā)現(xiàn)“化整為零”等具有電信詐騙特征的轉(zhuǎn)賬行為,銀行應立即報警并迅速啟動緊急止付和快速凍結程序。
貴州省公安廳昨天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公布了一起成功偵破的特大電信詐騙案。該案涉案金額高達1.17個億,是國內(nèi)目前單筆金額最大的一起電信詐騙案。警方歷時四個多月全力追查,共抓獲各類犯罪嫌疑人60余名,其中臺灣地區(qū)犯罪嫌疑人10名,凍結涉案資金上億元。
前段時間,肯尼亞向大陸遣返臺灣電信詐騙嫌疑人,引發(fā)了兩岸對相關案件屬地管轄權的激烈討論。隨著討論內(nèi)容逐漸擴展和深入,電信詐騙案具有的嚴重社會危害再次引起廣泛關注。近年來,電信詐騙案件在我國持續(xù)高發(fā),犯罪分子通過電話、網(wǎng)絡和短信方式,編造虛假信息,通過哄騙、威脅等方式誘使受害人轉(zhuǎn)賬打款,許多受害人瞬間散盡畢生積蓄,許多人傾家蕩產(chǎn)、家破人亡。電信詐騙給公眾造成的危害和經(jīng)濟損失越來越大。
此次貴州警方偵破的電信詐騙案,具有相當?shù)牡湫托浴@起案件的受害者在大陸,案中主犯來自臺灣地區(qū),實施電信詐騙的地點則在非洲。據(jù)統(tǒng)計,在2015年,以臺灣人為骨干的電信詐騙犯罪團伙實施的詐騙犯罪,占全國電信詐騙案件的20%,造成的損失更高達50%以上,千萬元以上的大案要案,基本都是臺灣電信詐騙集團實施。為了逃避打擊,許多電信詐騙團伙窩點的分布從東南亞至非洲,越設越遠。
貴州特大電信詐騙案與其他同類案件相比,具有的“非典型性”是,大部分涉案資金均得以成功凍結,受害者損失相對較小。近年來,每年有上百億元人民幣的電信詐騙犯罪贓款,被騙子從大陸卷到臺灣,目前被追回的僅20萬元。由此可見,電信詐騙分子一旦得手,涉案資金基本就是“肉包子打狗”,巨額資金如水銀瀉地一般,被迅速分散至眾多賬戶并被取走,受害者通常很難追回損失。
貴州一案損失之所以較小,在于警方與銀行迅速展開合作,在幾天內(nèi),共凍結涉案銀行卡近萬張。近年電信詐騙異常猖獗,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臺灣方面打擊電信詐騙的工作極為不力,不僅追繳贓款不作為,詐騙犯罪嫌疑人回臺后,大多被輕判甚至無罪釋放。在這種狀況下,一方面有關部門要繼續(xù)督促臺灣方面加強打擊力度,更重要的是,結合本次貴州特大電信詐騙案減損的經(jīng)驗,我們的金融機構在應對電信詐騙時,應該積極處置更有作為。
應該說,銀行在防范和配合偵破電信詐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許多銀行基層員工的警惕性不斷提高,在遇到可疑客戶時,本著高度負責的工作態(tài)度,成功化解了一些詐騙案件,讓客戶避免了資金損失。但是,伴隨科技高速發(fā)展,網(wǎng)絡及電信詐騙手段花樣百出、防不勝防,一些唯利是圖者,將獲取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牟利,更成為網(wǎng)絡詐騙案件高發(fā)的重要推手。在這種情況下,銀行基層員工的努力,并不能從根本上緩解電信詐騙日益猖獗的局面。
為了應對電信詐騙,銀行間應該加強合作,借助大數(shù)據(jù)安全分析技術,更好地洞悉風險,保護客戶利益。電信詐騙萬變不離其宗,其犯罪行為最終的目的,都是要讓受害者將資金轉(zhuǎn)至某個主賬戶,犯罪分子再迅速拆分至其他銀行卡。銀行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應當有能力識別可疑賬戶,同時,銀行間應該建立統(tǒng)一的數(shù)據(jù)平臺,一旦出現(xiàn)“化整為零”等具有電信詐騙特征的轉(zhuǎn)賬行為,應立即報警并迅速啟動緊急止付和快速凍結程序。
近年來,有關部門針對電信詐騙設立了專門機構,同時,通過宣傳教育提高了相關機構和個人的安全防范意識。但目前電信詐騙犯罪依然呈高發(fā)態(tài)勢,有關部門和銀行應該汲取一些案件破獲的成功經(jīng)驗,不斷總結電信詐騙涉案資金的流動特點,爭取從源頭防范,以最小的社會成本付出,換取對公共利益最大程度的保護。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電信詐騙 銀行 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