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為何朋友圈被心靈雞湯輕易攻占?
先來講兩個聽來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一個年輕人去公司應聘,老板告訴這群求職者千萬不要打開一扇門,大家答應下來。老板走后,只有這個年輕人打開了這扇門,里面一張紙條:你被錄用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能拘泥于條條框框,要敢于嘗試。
第二個故事,一個年輕人幫老人看東西,老人說不能打開,年輕人就老老實實地沒有打開。老人回來,笑著問他,“你沒打開吧?你真是一個好人。”然后給了他很多錢。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誠信。
這是同一本書上的兩個心靈雞湯,讀完心靈確實為之一振:請問到底什么時候打開,什么時候不打開?
雖然這碗端出來的熱騰騰的“雞湯”總是不給你勺子,但朋友圈里卻被它氤氳的熱氣籠罩了。
在調研公司凱度集團連續(xù)第三年發(fā)布的《中國社交媒體影響報告》里,心靈雞湯成為微信朋友圈里的“爆款”。
這份報告摸清了中國人在微信上到底看些什么。它分析了微信上最熱門的50個公眾號,在2015年9月15日到12月15日間發(fā)布的所有文章的閱讀情況。3個月里,這些公眾號共發(fā)布了26202篇文章,總閱讀量為69億次。其中情感類內(nèi)容,尤其是“心靈雞湯”文章,變得特別受歡迎:50個最熱門公眾號中有19個是情感類賬號,而去年只有3個。
“微信上‘雞湯’內(nèi)容的受歡迎程度達到了爆發(fā)式的增長,因為有很多用戶需要心靈慰藉?!?該公司研究與咨詢部負責人徐凌蓓說。
1993年,美國人杰克·坎菲爾與馬克·漢森共同出版和發(fā)行了《心靈雞湯》系列書。傳入中國后,逐漸成為一種文體類型,產(chǎn)生了無窮無盡的故事和人生感悟??纯创箨懓娓鬏嫎祟}你就懂了:第一輯《活著,就有希望》,第二輯《幸福就在身邊》,第三輯《常懷一顆感恩的心》。
10年以前,心靈雞湯是絕對的褒義詞。那些備戰(zhàn)高考的年輕人絞盡腦汁地在《讀者》、《格言》和《意林》里,尋找這些暖心的小故事,默念著“靈魂也需要營養(yǎng)”,工工整整地把“人生真諦”摘抄到小本子上,等待在作文考試中,感化判卷老師,順便得個高分。
生存的意義、死亡、愛情、友誼等永恒的難題,擺在未經(jīng)世事的少年面前,總是顯得過于宏大而神秘。那些茫然失措又躁動不安的心特別熱衷于心靈雞湯的調味。同樣,社會或群體在心智不成熟時,也特別需要心靈雞湯的溫暖與鼓勵。
朋友圈的善男信女們大概有著相似的柔軟內(nèi)心。心靈雞湯用一個故事來讓人產(chǎn)生共情,比如處在職場、感情中的困境;然后用精神勝利法來安撫人的情緒,化困難為正能量,讓人產(chǎn)生一種飄飄忽忽的力量感。傾向感性思維的人,本身就更加喜歡在社交網(wǎng)絡上分享。當他們自認為受到感動、鼓舞時,分享的欲望就更加強烈。
怪不得朋友圈輕易地就被心靈雞湯攻占了。臨床心理學博士史蒂芬·布萊爾思說,面對復雜的現(xiàn)代社會,人們找到了勵志心理學這樣一種刪繁就簡的方法,它輕描淡寫地把意見、意識和可靠的事實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給讀者一種強大的自我安慰。也就是說,心靈雞湯迎合了人們偷懶的心理,認為做到了幾點就如何如何了,等到實操時才發(fā)現(xiàn),你或許連一點都做不到。
知乎大神對心靈雞湯的評價是,先講一個故事,再給一個結論。故事本身并無邏輯,結論也非真正的公理。但是講故事和講道理的人總是一副“我領悟了人生真諦現(xiàn)在傳授給你”的樣子。
正因如此,心靈雞湯漸漸變成一個貶義詞,尤其是對習慣理性思考,寄希望于在心靈雞湯里找到問題解決方法的人來說。有人總結了朋友圈幾大煩:雞湯、代購、算命、集贊、曬娃、自拍、秀恩愛?!半u湯”位列第一,到頭來人們發(fā)現(xiàn)那不過是緩解焦慮的安慰劑,而非治療頑疾的良藥。
不知道是不是出于這樣的體悟和反思,大家開始擔心社交媒體給生活帶來的負面影響了?!吨袊缃幻襟w影響報告》的數(shù)據(jù)還顯示,中國人使用社交媒體的程度仍然在快速上升,超過一半(51%)的中國城市居民已經(jīng)成為社交媒體用戶——但是,認為社交媒體給他們的生活帶來積極影響的人仍然在減少。(楊杰)
編輯:陳佳
關鍵詞:為何朋友圈 被心靈雞湯 輕易攻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