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像保障糧食一樣保障廉價救命藥的生產
本是一盒僅售7.8元的注射用促皮質素,在醫(yī)院里時常難覓蹤影,黑市上卻賣到數千元。關鍵時刻一些能救命的廉價好用藥在現實中卻成為“孤藥”。調查發(fā)現:因廉價藥利潤低很多廠商不愿意生產,而有部分醫(yī)院情愿選擇高價藥。(9月15日《北京晨報》)
對于廉價救命藥來說,大概分為兩種,一種是大眾化的,另一種則是小眾化的。就前者來說,還可以用數量帶動利潤,以期“薄利多銷”,達到有利可圖的目的;就后者而言,基本上就只能是“低價死”了。此次的注射用促皮質素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因為小眾因為價格低廉,在常規(guī)醫(yī)院里,已經難覓蹤影,而在黑市上,因為供需關系不平衡,價格已經炒到數千。這樣的畸形市場,就是對當前藥品市場的一種控訴。
為何會出現廉價救命藥“一藥難求”的境況呢?這早已在一次次的探討中達成共識。對于生產的醫(yī)療企業(yè)而言,追逐利潤是他們的本性,談論道德血液、社會責任是很奢侈的,畢竟企業(yè)要創(chuàng)造經濟價值,要養(yǎng)活眾多員工,這就注定了企業(yè)不可能“鐵肩擔道義”。生產藥品的企業(yè),必然會有一個經濟理性的選擇,當無法從這種藥品中獲得利益時,停止生產便是自然而然的選擇。而現實中每一次出現的“降價死”,便是最為真切的注腳。
客觀來說,面對看病難、看病貴的現狀,國家層面進行一定的管理、監(jiān)督與約束,都屬于正常之舉。從2009年發(fā)改委等9部委發(fā)布了《關于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意見》開始,國家層面對藥價的干預,初衷是善意的,但方式是否妥當仍然值得商榷。畢竟,這樣的舉措,并沒有抓住問題的核心,過分干預醫(yī)療市場也只會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如今的現實,正是對政府干預醫(yī)療市場的一種報復。
廉價常用救命藥“一藥難求”,早已是一道尷尬的現實風景線。這背后的問題也很清楚,那就是“沒有利益就沒有生產”。再加上醫(yī)院仍然推行“以藥養(yǎng)醫(yī)”機制,“只選貴的不選對的”風氣仍將長期存在。在這些因素的綜合主導下,相關方面若不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廉價常用救命藥“一藥難求”的悲涼與凄婉,還會繼續(xù)上演,各種“求藥”的心酸與無力,也注定難以排除。而每一個人,都是潛在的受害者。
事實上,對于如何避免類似問題發(fā)生,答案早已達成共識。一條路,是將廉價常用救命藥的生產推向市場,規(guī)定其一個合理的利潤空間,這樣,藥企才有動力去生產;另一條路,則是對成本和售價倒置的廉價救命藥實行“公益性生產”,既不讓藥企賠錢生產,也不讓百姓“一藥難求”。置于更廣闊的視角來審視,破除“以藥養(yǎng)醫(yī)”機制、破解“超低價中標”困境,仍然是必須照進現實的。只有像保障糧食一樣保障廉價救命藥生產,“一藥難求”的現實困境才可得到紓解。(龍敏飛)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保障 廉價救命藥 生產 廉價藥 生產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