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一品一鑒一品一鑒
北宋官窯:璀璨的青瓷之珠
來源:《大眾理財顧問》 作者:陳平
北宋官窯從存世器物本身到窯址的問題一直在考古界爭議不斷,其研究始終是中國古陶瓷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宋徽宗趙佶(北宋王朝第八位皇帝)雖然在政治上平庸無能,但頗具藝術(shù)天賦,既擅長書畫,又擅長古物鑒賞。在宋代絢麗多姿的瓷器中,他獨好幽玄靜謐的天青色澤青瓷,并下令在東京(今河南開封)設(shè)置了歷史上第一個由封建政府專設(shè)的御用窯場,史稱北宋官窯。
有關(guān)宋代官窯的歷史懸案實在不少,問題主要圍繞兩大方面:一是存世(傳世和出土)官窯器本身的問題;一是宋代官窯窯址的問題。這兩方面的不確定因素很多,爭議頗大。
官窯一詞始建見于南宋葉寘《垣齋筆衡》(多數(shù)人誤為《坦齋筆衡》):“政和間,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中興渡江,有邵成章提舉后苑,號邵局,襲故京遺制,置窯于修內(nèi)司,造青器名內(nèi)窯,澄泥為范,極其精致,油(釉)色瑩徹,為世所珍。后郊壇下別立新窯,比舊窯大不侔矣。”
相對民窯而言,官窯最大的區(qū)別在于產(chǎn)品按宮廷的意圖特制,專燒專用,制作過程中不惜工本,精益求精,產(chǎn)品具有極高的藝術(shù)價值。北宋官府征召能工巧匠,在汝窯等北方名窯的燒造技藝基礎(chǔ)上設(shè)官窯燒制青瓷。北宋官窯的窯址可能位于今河南開封附近。但宋元以來黃河多次泛濫成災(zāi),開封屢屢被淹。20世紀(jì)50年代以來,開封附近的考古發(fā)掘與對古遺址鉆探所取得的資料都表明,距現(xiàn)在地面10米左右的是北宋東京城、6米左右的是金汴京城。由于黃河河床高于地面等原因,地下水位較高,增加了考察北宋官窯遺址的困難,古窯址位置至今未被發(fā)現(xiàn),是歷史上尚未揭開之迷。
北宋官窯因存世器物極為稀少,加之無遺址出土物可以認證,一直困擾著人們的研究和鑒賞。北宋官窯繼汝窯之后為宮廷燒制瓷器,形制與工藝與汝窯有共同處,且器多仿古。如貫耳穿帶壺、貫耳弦紋壺、弓耳扁壺、三登方壺、琮式壺、膽瓶、弦紋瓶、花插、花觚、鬲式爐、三足弦紋圓爐、橢圓水仙盆、八方盤、葵花式小碗和梅花式杯等。
北宋官窯器胎骨堅薄,胎色為香灰色。釉汁瑩厚,釉色以粉青為多,其次為月白色,還有天青、翠青等色。釉面有開片紋,或疏或密,清晰可辨。器底有支釘痕,最多九枚。傳世北宋官窯器在器形、釉色等方面佳者易與汝窯器相混淆,故官窯器中,胎質(zhì)類汝者(即“香灰色胎”)為北宋官窯器。胎質(zhì)似哥者(“紫灰胎”)為修內(nèi)司官窯器。
著名古陶瓷學(xué)者葉佩蘭、葉文程、余光仁對本文亦有貢獻,特此致謝
編輯:邢賀揚
關(guān)鍵詞:北宋官窯 青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