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藏聞逸事藏聞逸事
名人墨跡專場持續(xù)走熱 北京匡時今秋再推專場
原標題:一批史料信札亮相匡時夏拍
阮毅成夫婦像
一批民國年間重要文獻資料亮相于北京匡時拍賣。據(jù)該拍賣公司負責人介紹,這批文獻資料主體為上世紀四十年代各位軍政界要員、學界耆宿及文苑雅士寫給阮毅成的信札,總計120余人、290余通。其中陳叔通所致31通、沈鈞儒所致32通。此外有馬敘倫、馬寅初、張伯苓、張宗祥、柳詒徵、梅汝璈;豐子愷、潘伯鷹、沙孟海、陳之佛、田漢、歐陽予倩;陳儀、沈仲九、貢沛誠、杜偉等多位名人墨跡。
信件內(nèi)容多有涉及治國大略,民國時代金融、地產(chǎn)、交通、人物往來等多項信息涵括其中。梅汝璈赴日本之前寫給阮毅成的信,可謂是對“東京審判”之行的自白書,有重要的歷史資料價值。陳儀的一通信尤為珍貴,1948年6月,陳儀復(fù)任浙江省政府主席,1949年1月,在中共地下組織的幫助下,規(guī)勸老部下京滬杭警備司令湯恩伯起義。湯密告蔣介石,陳儀被免浙江省主席職,遭逮捕,后被殺害。信是陳儀寫給沈仲九的,說“阮毅成如能來臺,會是一個很好的幫手”,原信雖已被剪斷,但所涉及的當是重要事宜。陳叔通有一通信寫于建國之后,收信人為第三者,陳叔通托此人轉(zhuǎn)告在香港的阮毅成可以放心回大陸。一張著名革命人士、收藏家何遂送給阮毅成的《仿元人山水》小畫,極為少見。一件郭沫若的《五光圖》手稿,記述了民國一段趣事。1938年郭沫若與于立群抵武漢,次日,葉挺把他們從旅館接到太和街26號新四軍辦事處。郭沫若與葉挺、陳銘樞、黃琪翔、張發(fā)奎歡聚,敘舊議新,一同合影戲題為《五光圖》。
阮毅成(1904-1988),字靜生,號思寧,浙江余姚人。其父為民國著名法學家阮性存,曾積極推動立憲。阮毅成在五四時期便活躍于歷史舞臺,曾與郁達夫、徐志摩等為校友,創(chuàng)辦浙江最早的新思潮刊物《明星》等。1938年,經(jīng)陳果夫、朱家驊共同推薦回浙江任省民政廳長,是當時最年輕的廳長??箲?zhàn)勝利后擔任浙江大學法學院院長。去臺后,歷任行政院設(shè)計委員、總統(tǒng)府秘書主任等職,頗得蔣介石青睞。
以下介紹一些此次將被拍賣信札的內(nèi)容:
梅汝璈致阮毅成手札
梅汝璈致阮毅成信
梅汝璈以代表中國參與“東京大審判”,并為中國贏得榮譽和尊嚴而聞名于世。1945年12月,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決定對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的日本軍國主義分子進行審判。當時的中國政府接到駐日盟軍統(tǒng)帥總部的通知,經(jīng)過慎重選擇,決定指派42歲的復(fù)旦大學教授梅汝璈博士為中國法官。1946年1月28日,盟軍總部公布了參加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11國法官名單,梅汝璈位列其中。而這封《一月廿二日書》即是寫于1946年1月22日,為梅汝璈赴日之前所寫,可謂是赴日前的自白書。梅汝璈對阮毅成說“弟奉派赴日非出己愿,一再請辭,均未邀準。只有勉為承乏,刻正摒擋一切。預(yù)計下月初(大約十號前)當可赴滬,在滬擬作一周或一旬之逕留,以便治裝訪友。”在給阮毅成的信中,梅汝璈坦露心聲,對于東京審判最初是一再請辭的,在未獲批準后,便決定以“摒擋一切”的念頭赴日。1946年3月19日,梅汝璈從復(fù)旦大學附近的江灣軍用機場出發(fā),乘坐一架美國軍用飛機飛往日本東京。最后,歷經(jīng)兩年半的審判,經(jīng)梅汝璈慷慨陳詞和據(jù)理力爭,遠東國際軍事法庭通過了對東條英機、土肥原賢二、松井石根等7名首惡處以絞刑的嚴正判決。
陳叔通致阮毅成手札之一
陳叔通致阮毅成信
陳叔通在《七月廿五日書》中就土地重行測量一事對國民黨當局表示不滿,“近更有登記事發(fā)生,弟最不解政府何以專與民為仇。國土原為政府所發(fā),何以亂后又須重發(fā)。政府猶是蔣政府,不但民國未改也。”陳叔通將個中原因陳述己見,并向阮毅成建議到:“兄能否陳諸沈主席,如出于中央,亦可力爭,但限于亂后遺失圖照,或有移轉(zhuǎn),則須登記較為合理。淪陷為守土者之責,人民不問罪,反以種種歧視加諸人民,古今中外所未有,民變有可能非機關(guān)槍所能壓制。沈主席賢明愛民,兄姑以此轉(zhuǎn)陳何如”。陳叔通說如土地登記是浙江省主席沈鴻烈(1882-1969)的提議,沈主席賢明愛民,應(yīng)該能聽進去自己的建議,而如果命令是來自于南京政府,陳叔通勸阮毅成應(yīng)據(jù)理力爭,如引起民變,則有可能非機關(guān)槍所能壓制。
馬敘倫致阮毅成手札
馬敘倫在《六月一日書》中就恩師墓被盜掘一事,向阮毅成反映情況,請求設(shè)法緝拿兇手。“吾浙比年盜墓之風極為橫熾,止以常法罰,雖不足蔽辜,而宵人遂無所畏耳。戚友之家遭其禍者所向已非一二,乃今得敝師陳介石先生之世兄來書(原書附覽),告以介師及其太夫人之墓竟被盜。弟辱在門下,聞之酸楚。介師清末長吾浙諮議局,與尊先公同事有年,用敢奉乞吾兄鼎助,設(shè)法輯兇到案。嚴儆以止盜風”,信中說的陳介石(1859-1917),名黻宸,后改名芾,學者稱瑞安先生,浙江瑞安人。與宋衡、陳虬并稱為“溫州三杰”。民國成立,選為眾議員,兼北大教授,是北大講授中國哲學史的第一人。馬敘倫向阮毅成反映浙江盜墓之風猖狂,竟致先師墓被盜,酸楚之情,無可名狀,頗有王羲之《喪亂帖》“先墓再離荼毒”之痛。
豐子愷致阮毅成手札之一
豐子愷致阮毅成信
豐子愷信共有三通,“十二月廿五日”信寫在“緣緣堂畫箋”,當時豐子愷人在蘇州。信中商談校舍一事,“惟陶先生在四川尚有農(nóng)產(chǎn)科學生一班(十余人)即將復(fù)員,在校舍未定前,亦擬暫借地藏庵開學,故警察能全部讓出,最為公私兩便。”另外一通“十二月廿七日”信寫在“緣緣堂用箋”上,代老同學求職。“緣省立嘉興師范(在平湖)校長因事辭職,弟有老同學黃慶瑞兄(現(xiàn)任教廳省視察,前與弟同班畢業(yè)于第一師范,后與鐘伯庸兄同在上海大學畢業(yè)),于當?shù)禺斝nH有人望,擬承其乏,欲借助鼎力,向李廳長推薦,懇其委任。”這里說的鐘伯庸曾任杭州教育局局長,和豐子愷一起做過明遠中學的校董。黃慶瑞應(yīng)即黃克丕,字慶瑞,1898年出生,原南壟人(后遷居杭州嘉興府嘉善縣),民國期間曾任平和縣教育局局長。這三通信不見于《豐子愷年譜》所載,能補豐子愷交游與行蹤所缺。
馬寅初致阮毅成信
馬寅初這封信寫于《中國經(jīng)濟學社》箋紙上。中國經(jīng)濟學社成立于1923年,是以研究中國經(jīng)濟問題、推進經(jīng)濟學術(shù)發(fā)展為宗旨的學術(shù)團體。在1927年的第四屆年會上,馬寅初被選為社長后,始創(chuàng)辦《經(jīng)濟學刊》,籌設(shè)研究基金,并將每年的年會作為展示學術(shù)研究成果、進行學術(shù)交流的重要陣地之一。學社作為民國經(jīng)濟學界的英美派,其學術(shù)和思想居于當時社會的主流和中心地位,在民國時期產(chǎn)生了廣泛影響,并影響到新中國的人口論。這一重要經(jīng)濟學術(shù)團體,今日學界對之卻了解甚少。而這張箋紙上對于中國經(jīng)濟學社成員的介紹,囊括社長、副社長、理事、書記、會計、編輯主任、出版主任、基金保管委員、基金會計,可謂一目了然。
編輯:付裕 邢賀揚
關(guān)鍵詞:信札 阮毅成 梅汝璈 陳叔通 馬敘倫 豐子愷 馬寅初 手札